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5页
第2页 / 共135页
第3页 / 共135页
第4页 / 共13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第6页 / 共135页
第7页 / 共135页
第8页 / 共135页
第9页 / 共135页
第1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时间:8月 26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刻度尺 硬币 曲别针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二次备课:作业设计1、数学书8页1题 2、查找身边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教后反思本节通过观察及动手实践认识1厘米的长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但有个别学生上课不爱发言,学习效果不好。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2 课时时间:8月27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尺测量身边的物体。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课堂总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测量身边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后反思通过动手实践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3 课时时间:8月28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准备:刻度尺 绳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新授(1)初步感知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生尝试。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请两生演示。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2)认识端点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3)总结概念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4)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5)折线段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6)小结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7)画线段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2、指定条件画。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三)巩固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3点能连几条线段?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思考: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四)总结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书6页做一做教后反思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课堂气份活跃,参与面比较广。课 时 计 划课 题:长度单位第 4 课时时间:8月 29 日教学目标: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难点:加深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1、想一想: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一一列举所学的长度单位。老师跟随学生叙述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比一比:这五个长度单位谁大谁小呢?你能用手势表示吗?3、排一排:如果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排队,你能排出来吗?4、记一记:这些长度单位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能说出来吗?板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对5个长度单位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梳理,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排一排、记一记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二、加深认识,学以致用。看下面一则数学日记,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数学日记:2008年3月10日星期四晴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2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3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在学生修改这篇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形成长度观念,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又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动手操作,内化能力。1、量一量:量出你的七巧板里各图形的边的长度。2、画一画:画出指定长度单位的线段。在练习上画出5毫米厘米分米的线段。4、 撕一撕:撕出指定长度单位的纸条。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数学同步综合练习教后反思多数学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后进生需要强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对后进生的辅导。课 时 计 划课 题:不进位加第 5 课时时间:9月 2 日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准备:小棒图、大客车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课件)二、探究新知例3、二年一班有学生35人,老师同2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 学生自己审题,独立解答2、 集体订正,老师指导 35+37=3、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 的,说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