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已编制完成,现对该规划草案进行批前公示。公示内容:规划文本(简本)、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图、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中心城区近期规划用地布局图、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图。公示起止时间:2011年4月14日至2011年5月14日丽江市规划局2011年4月14日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 第一章 总则一、修编背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版)在指导丽江城市各项规划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鉴于法律制度的变化、城市交通流向的改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好丽江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战略机遇期,更好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实现丽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按照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工作。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三、规划修编的重点1、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2、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3、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5、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6、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 12- 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02-26)1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12、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情况评估报告13、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4、丽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五、规划期限丽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2010-2030年近 期 :2010年-2015年远 期 :2016年-2030年六、规划区范围1、市 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丽江市域,包括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规划控制范围为2.06万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丽江城市规划区范围,由丽江坝、七河坝及拉市坝主体范围及文化片构成。范围北到玉龙雪山东麓甘海子一带,南到丽江三义机场,西到拉市海西侧,东到文化工业片区及新团火车站以东200米的范围。规划控制范围为450 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由大研主城区、新团片区、玉龙县城、文化片区和南口工业片区组成,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为147.5平方公里。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区域统筹、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产业强市;丽江市域发展空间格局有所突破,山水园林城市初步显现;城市功能配套完善,集聚辐射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较为健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二、经济发展目标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300亿元(增长率13%),2030年1250亿元(增长率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23000元以上,2030年90000元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2015年12:43:45,2030年10:43:47;全市于2030年基本实现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三、社会发展目标全社会研发(R&D)经费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总人口控制在156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5个县(市)区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四、环境目标实施生态功能区分级控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30%。创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乡镇,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大各湖泊水系的污染治理力度。五、城市发展战略1、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精品旅游胜地2、实施“桥头堡”发展战略,建设重要窗口城市3、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协调发展4、强化区域协调与合作5、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区域城乡发展6、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7、塑造田园乐居城市,提升丽江城市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世界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滇西北中心城市,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融“山水田城村”为一体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二、城市职能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云南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中心;滇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创新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丽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态乐居城市。三、人口规模控制1、市域总人口:2015年控制在134万人;2030年控制在156万人。基础设施配套按160万人校核。2、中心城区人口:2015年,规划建成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其中古城区:26万人,玉龙县城4万人。2030年,规划建成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43万人。其中古城区:35万人,玉龙县城8万人。四、城市用地规模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要贯彻紧凑发展、节约土地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1、市域中小城市(镇)规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以120平方米左右为宜,不超过130平方米。2、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3;2020年4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6;规划2030年51.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水平2015年丽江市域城镇人口为54万人,城镇化水平40%;2030年丽江市域城镇人口为86万人,城镇化水平55%。二、撤县设市:规划期内,华坪和永胜两个县撤县设市。三、各区、县撤乡建镇:古城区:金山乡、七河乡、金安乡玉龙县:拉市乡、大具乡、白沙乡、九河乡、黎明乡永胜县:新设大安乡、片角乡、顺州乡、华坪县:石龙坝乡、永兴乡、新庄乡宁蒗县:永宁乡、战河乡、西布河乡、红桥乡、跑马坪乡以上乡集镇撤乡建镇。四、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期内,综合考虑区位及交通等条件,规划市域内城镇空间采取“13483”的空间结构。“1”1个核心,即丽江市中心城区(含玉龙)“3”3个次中心,即永胜城市、华坪城市、宁蒗县城 “4”四条发展轴线:即214国道和大丽铁路重点发展轴,丽攀公路重点发展轴,以及永宁-宁蒗-永胜-期纳-片角、大具中心城区鹤庆大理次级发展轴。“8”8个重点城镇,即永宁、战河、兴泉、石龙坝、三川、期纳、巨甸、石鼓。“3”建设30个特色城镇,即金安、大东、九河、龙蟠、大具、黎明、程海、涛源、仁和、片角、六德、顺州、大安、荣将、永兴、新庄、红桥、西布河、跑马坪镇等。五、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形成“核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中心城镇特色城镇中心村”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六、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1、中心城市:丽江中心城市:世界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滇西北中心城市,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融“山水田城村”为一体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2、城市、县城性质与职能华坪城市:华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南省工业强市,攀西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攀枝花都市区的辅城,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商贸物流、生态农产品加工、休闲居住等为主,具有田园风光的山水园林县级市。 永胜城市:永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西北重要交通通道和水能资源基地;集农特产品加工和生物资源开发的产业重镇;传承历史民族文化和具有云南山水特色的现代园林县级市。宁蒗县城:宁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融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中心;集生物加工和交通物流为一体的后勤服务基地;继承和发扬毕摩文化,代表彝族风情特色的民族城镇。玉龙县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山水田园和纳西族文化为特色的丽江市的豪华休闲、度假和高新生物产业片区。六、产业空间布局市域产业空间结构为“一主一次一带三片区”。一主:丽江城市规划区,市域产业发展的主核,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一次:华坪,市域产业发展的次核,以发展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为主。一带:金沙江产业发展带。三片区:玉龙产业发展片区、永胜产业发展片区、宁蒗产业发展片区。七、市域交通体系1、公路实现昆明至丽江城公路高速化,连接周边州市公路高速化,县县通高等级公路(一级),国省干道公路等级化和路面沥青(水泥)化,县乡公路标准化,乡村公路等级化,连接旅游景区公路舒适、安全化,建成科学合理完善的交通网络。最终形成四纵三横、通边出市的滇西北中心区域交通网,2、铁路规划期内,修建丽香铁路、丽攀铁路,远期修建丽江-宁蒗铁路,与已建成的大丽铁路共同形成通往四川攀枝花的省际铁路和通往香格里拉、大理的城际铁路两大运输线路,构建客货分线运输、点线能力配套、高效便捷的铁路运输体系。3、航运围绕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和丽江创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目标,结合丽江水运实际,按照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航道“一干线、七库区”的规划方案,重点建设金沙江库区航运项目,形成以库区的乡镇渡口码头及库湖的停靠点为支撑的航运体系。4、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