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附件: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模板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方案名称认识负数一课技术资源设计课程名称认识负数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章节 P2-3例1和例2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所用软硬件平台软件ppt硬件综合电教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类型(演示文稿)版权声明如您上传该技术资源设计方案与相关资源则代表您承诺该方案和相关资源都是您本人原创并同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转载和使用。可随意转载和使用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但需联系告知不允许第三方转载和使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资源使用策略优化对比课后反思技术资源的准备1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网络教室。人教版新课标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3例1和例2(所运用到技术资源以及其使用策略)(与传统教学环节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得到了优化)课堂导入一、情景导入1、出示主题图。2、揭示课题。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创设一个游乐场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使学生变厌学为愿学、善学和会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游乐场情境,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课堂讲授1、教学例1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3、教学例2。4、归纳正数和负数。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充分联系生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负数的应用价值。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小组讨论:(课件显示)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总结与复习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巧借历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负数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概括所学的知识及知识的获取方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怎样学到这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谁表现最棒?通过教学资源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