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上半年淮北市货币信贷形势分析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2009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机构立足淮北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贷款投放,努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全市货币信贷运行基本情况(一)各项存款保持增长,增幅有所放缓。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5.00亿元,比年初增加68.82亿元,增长18.29%,同比多增22.67亿元,同比增长27.97%。其中全市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42.29亿元,比年初增加26.52亿元,同比增长30.66%;储蓄存款余额243.64亿元,比年初增加29.04亿元,同比长增25.81。相对于1季度存款增加51亿元,2季度各项存款仅增加17亿元,增幅明显放缓,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今年以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企稳回暖迹象明显,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投资信心有所恢复。(二)各项贷款快速增长,增量再创新高。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8.85亿元,比年初增加42.85亿元,同比多增22.53亿元,比上年全年信贷增量多增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2.6%。由于今年以来我市存款增长较快,造成存贷比依然偏低,6月末余额存贷比为49.18。二、上半年淮北市信贷投放的主要特点(一)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短期贷款略有下降,票据融资大幅增长,对短期贷款替代作用明显。一是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为我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6月末,我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4.71亿元,比年初增加33.56亿元,同比增长56.79%。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增加18.4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3.34%。新增基建贷款重点投向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二是短期贷款余额略有下降,下滑趋势减缓;票据贴现大幅增加,票据融资的替代作用明显。6月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77.26亿元,较年初下降2.17亿元。上半年前5个月短期贷款累计下降8.61亿元,进入6月份,随着农发行粮食收购贷款的集中投放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短期贷款止跌回稳,当月短贷增加6.44亿元。与此同时,票据融资业务大幅增长,6月末票据融资余额17.06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亿元,同比多增9.88亿元,同比增长254.68%。(二)从贷款投向来看,传统行业贷款保持增长,个人消费贷款增势仍然强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得到有力支持。一是作为全国主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采矿业一直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行业,也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6月末,采矿业贷款余额53.32亿元,较年初增长3.88亿元。二是由于今年我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加大,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承贷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大幅增长。6月末该项贷款余额20.1亿元,比年初增加12.04亿元,增长149.38。三是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房地产业贷款大幅回升,消费市场日趋活跃。6月末,全市房地产业贷款余额7.3亿元,较年初增加3.43亿元,增长88.63。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7.83亿元,比年初增加3.31亿元,增长22.8。6月末,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26.77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增长26.87。(三)从新增贷款机构分布看,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平稳增长,农发行贷款迅速增加。6月末,全市国有商业银行比年初新增贷款27.03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63.08%,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农发行贷款比年初增加10.02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23.37%,比去年同期上升14.81个百分点;徽商银行比年初新增贷款3.97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9.26%,比去年同期下降9.6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比年初新增贷款1.57亿元,贷款增量占比为3.66%,较上年同期下降8.23个百分点。(四)金融支持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得到不断加强,信贷投放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2.38亿元,较年初增加19.51亿元,增长26.77;上半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59.5亿元,比上年同期累计多发放20.11亿元。二是为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机构积极发放支农贷款。6月末,全市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4.46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三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61笔,金额126万元;当年累计为1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6万元。三、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但继续快速增长压力加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1.5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较1月份上升8.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上月分别回升3.9和0.3个百分点。尽管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是工业生产仍面临较多压力,加快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表现为煤电支撑作用减弱、企业效益下滑明显。(二)信贷集中度趋势增强,结构调整压力明显增大。从上半年全市信贷投向看,信贷资金大量投向了有明确政府背景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炭行业重点项目,其贷款占全市贷款增量的50%以上,占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量的60%以上。贷长贷大现象明显,信贷集中度风险逐渐升高,信贷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三)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财政拨付中小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和贴息资金的补偿原则确定为当年新增贷款损失,而实际上各金融机构近年来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流程操作,加之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双降的严厉监管措施,金融机构没有发生新的贷款损失。从而造成补偿资金无法使用,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四)现有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市已成立信用担保机构13家,但总体担保实力较弱,全部担保机构中仅有3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担保合作范围窄。同时,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用较高,加重了中下企业融资负担。四、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全市金融机构要继续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保持货币信贷持续稳定增长,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动态及对淮北市经济的影响,充分把握淮北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二)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引导银行机构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突出信贷投放重点。重点围绕交通、城乡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支持“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对国家以及省市安排的重点项目要尽快筹集资金,安排配套贷款,以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银企对接签约项目和政银企联席会议推介重点中小企业项目的服务、跟踪和督办,进一步提高对接签约项目的履约率。(三)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开发适合各类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贷款和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我中心支行将及时总结创新试点工作经验,积极加以推广。(四)积极落实消费信贷政策,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合理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增加对居民购买住房、汽车,以及农村市场等消费信贷投入,配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活动,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五)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银行机构大胆探索,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积极支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要。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增幅高于上年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工作。(六)引导银行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尽力出台优惠措施,合理简化贷款手续,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继续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积极支持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七)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我中心支行将继续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例会,开展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分析形势,通报情况,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拟订措施,并督促落实。针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完善政银企沟通联系渠道,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合作项目推介活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密切银企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八)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依靠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大力推进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建立银行业风险预警和银行业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诚信淮北”建设,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征信体系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探索建立金融生态建设考核评价的有效途径,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二九年七月二十日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