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维修电工培训班平安教育试题 一、填空1、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平安的技术措施为: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表示牌、装设遮拦。2、电动机常见的降压启动方式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Y降压启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3、固体介质的击穿,可以分为热击穿、电击穿、老化三种形式。4、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靠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防雷装置来实现的。5、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中电流通过心脏、中枢神经(脑部和脊髓)、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是最危险的途径。6、2023年6月是我省第16个,全国第8个平安生产日,它的主题词是“关爱生命、平安开展。7、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电气平安知识、违反操作规程、设备不合格、维修管理不善等几种。8、我国平安生产方针是“_平安第一、预防为主_。9、影响电流伤害程度的因素主要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频率,电压的上下,电流的途径以及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平安电压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42、36、24、12、6。10、我国平安管理体制是: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11、发现有人触电, 首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脱离电源后对伤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12、所谓“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二、选择题1、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多少,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 B )A 10m 以内 B20m 以外 C30m 以外2、10 、施工现场照明设施的接电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B )。A戴绝缘手套 B切断电源 C站在绝缘板上3、爆炸和火灾是静电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是由( B )而引起的。A静电场力 B静电放电 C静电放电和静电场力。4、从平安角度考虑,设备停电必须有一个明显的( C )。A标示牌 B接地处 C断开点5、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D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C 触电电压的上下 D 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6、保护接零适用于( B )。A中性点不接地电网 B中性点接地电网,三相四线制系统C两种类型的电网都适用7、具有过载保护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中, 实现欠压和失压保护的电器是( C )。A熔断器 B热继电器 C接触器8、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 B)所装熔体的额定电流.A大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9、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方法为( B )启动.A Y- B频敏变阻器 C自耦变压器10、案例分析:某市电机厂停电整修厂房,并悬挂了“禁止合闸!的标示牌。但组长周某为移动行车便擅自合闸,此时房梁上的梁某正扶住行车的硬母排导线, 引起触电。当周某发现并立即切断电源时,梁某双手也随即脱离母排并从3.4米高处摔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夜死亡。此例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B )。A缺乏电气知识 B违反操作规程 C偶然因素 C前两种因素都有。三、判断题1、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必须由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电工来完成。 ( )2、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可选择略大于熔断器额定电流。 ( )3、通过人身的交流平安电流规定在20mA 以下。 ( )4、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 ( )5、平安电压最高为36伏。 ( ) 6、电气上所说的“地,其含义实际上是泛指零电位的地方。 ( )7、按触电事故发生频率看,一年当中二季度事故最为多发。 ( )8、平安用电既是科学知识,又是专业技术,还是一种制度。 ( )9、高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远大于工频交流电严重。 ( )10、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 ( )四、简答题:1、事故分析三不放过原那么是什么?答:、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2、什么叫平安电压?为什么要学习平安用电知识答:所谓平安用电,是指在保证人身及设备平安的前提下,正确地使用电力以及为此目的而采取的科学措施和手段。平安用电既是科学知识,又是专业技术,还是一种制度。作为一般知识应向一切用电人员宣传;作为专业知识应为全体电气工作人员所掌握;作为管理制度应引起有关部门、单位、个人所重视并遵照执行3、触电事故发生时,使伤者脱离低压电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切 指用带有绝缘柄的利器切断电源。“挑 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或电气设备 “拽 拽住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拉指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插销或瓷插保险。“垫 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枯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离电源,然后再采取其它方法把电源切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