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教育教学 事件。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 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 发展的途径。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接下来是我结 合自己上课的实际内容进行了一次教学案例与反思。 七年级数学2.2 整式的加减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 减运算。 初步向学生渗透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思想, 以使学生借助实际问题应 用来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有关问题。 整式的加减不仅是整式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还是以后学 好数量关系、研究整式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式 加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今后充分有效利用打下基础。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是, 他们的抽象想象能力不强,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 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并教给学生“多观察、 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问题, 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 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把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 整式; 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2.能力培养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难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 洁美 教学重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 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 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 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 3 个,买圆 珠笔 2 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 4 个,买圆珠笔 3 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 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 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一: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具体做法: 小红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 3 x + 2 y )元,小明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 4 x + 3 y ) 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 3 x + 2 y ) ( 4 x + 3 y ) = 3x + 2 y + 4 x + 3 y = 7 x + 5 y (元) 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具体做法: 小红和小明买笔记本共花费( 3 x + 4 x )元,买圆珠笔共花费( 2 y + 3 y )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 3 x + 4 x ) ( 2 y + 3 y ) = 7 x + 5 y (元) 问题二为: 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 长 大纸盒 小纸盒 1.5 宽 2 高 2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由学生贡献智慧,叙述思路,然后由我板书解题过程: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 2(abbcac)cm 当我写到这儿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那个 2 与后边的小括号之间为什么没有乘号? 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边学习了一节课叫代数式的书写 , 其中我们学到了怎么处理乘号和除号,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生:噢,老师,我想起来了。 (坐了下去) 师:很好,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并敢于提出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 2.2 整式的加减,并板书。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例、求 1 1 3 1 2 x ? 2( x ? y 2 ) + (? x + y 2 ) 的值,其中 x = ?2, y = . (对于七年级的学 2 3 2 3 3 生首先要强调看到这种复杂的题目要先不要怕,观察题目要求。再先将式子化简,再代入数 值进行计算比较简单。还有就是规范做题,要严格要求,这样养成一规范做题的好习惯。 ) 解: 1 1 3 1 x ? 2( x ? y 2 ) + ( ? x + y 2 ) 2 3 2 3 1 2 2 2 1 2 = x ? 2x + y ? x + y 2 3 3 3 = ? 3x + y 2 当 x = ?2, y = 2 时, 3 2 3 2 原式=(-3)(-2)+ ( ) 【巩固练习】 1. 计算=6+4 4 =6 9 9 3 xy ? 4 xy ? (?2 xy ) 2. 先化简下式,再求值: 5(3a 2 b ? ab) ? (ab 2 + 3a 2 b), 其中 1 1 a = ,b = 2 3请同学板演,并同时巡视其他学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本节课在一种轻松的氛围结 束了,感觉很有满足感。 【反思】 :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 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 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 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 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 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 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 用新课程 的理念, 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 来,以求与同行共勉。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 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 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