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 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解析: 选B. 酶具有专一性, 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降解. 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甲酶没有变化, 因此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故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有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因为用该种蛋白酶处理后, 乙酶活性逐渐降低, 所以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项正确; 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进而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D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符合图示含义的是()A随pH从5升高到7, 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随pH从5升高到7, 酶的最适温度不变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 酶的活性逐渐降低D该酶的最适pH为7解析: 选B. 据图可知, 三条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温度相同, 说明pH改变时酶的最适温度不变且最适温度为A点, 因此从0A过程中, 酶的活性是逐渐增强的. 纵坐标表示的含义为反应物剩余量, 剩余越多, 说明酶的活性越低, 因此在已知的三个pH中, pH为6的活性最高, 在从57的过程中酶的活性是先升高后降低, 且最适pH在57之间, 但一定不是7. 3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 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 如图所示. 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 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 3、4中不加任何试剂,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B实验C实验、实验都能 D实验、实验都不能解析: 选A. 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 蛋白酶也是蛋白质, 故本题无法从化学特性上达到目的, 只有考虑物理特性, 如蛋白块的变小或消失. 4下列关于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A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B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CATP转化成ADP时, 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D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解析: 选D. ATP与ADP相互转化是不可逆的, 因为所需要的酶不同, 场所和能量的来源均不同; 细胞不能利用热能形成ATP, 但ATP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 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只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 由于细胞对ATP的需要量较大, 而ATP的含量较低, 所以要不停地转化. 5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做生物催化剂, 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 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A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B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C通过糖类、脂肪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D通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 选A. 能量不可能通过其他物质转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 关于能量的形式只能是以一种能量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 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 如机械能、电能和渗透能等. 6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者都有能量转换的功能B两者都有双层膜的结构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D两者基粒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解析: 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两种主要细胞器的认识.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可将化学能转换成被直接利用的能量. 由于两者中的化学反应和代谢不同, 因此, 酶的种类、基质成分和功能不相同.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 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解析: 选C. A项和B项中, 蛔虫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 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项中, 剧烈运动时,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D项中,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8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进入细胞的氧将()与氢结合生成水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在线粒体中被消耗在线粒体与细胞质中被消耗A BC D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中O2的代谢及代谢场所.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进入细胞的氧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氧化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的H, 这一步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9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a、b、c、d 4种抑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 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 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形成, 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 则使O2的消耗减少解析: 选D. 抑制丙酮酸分解时, 丙酮酸的消耗减少, 含量增加; 丙酮酸是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 若葡萄糖分解受抑制, 则丙酮酸的形成减少; ATP与ADP能相互转化, ATP的形成减少, 则ADP的含量增加, 消耗减少; 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如果H的生成受到抑制, 则会使氧气不能与H结合或结合少, 故氧气消耗减少. 10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 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 选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由清水换成冷水, 溶氧量降低, 产生的CO2减少; 葡萄糖被分解, 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11下列对葡萄糖分解至丙铜酸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A只有无氧呼吸才能发生该过程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解析: 选C.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变为丙酮酸, 产生少量H和少量的能量, 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有这一阶段. 既然是酶促反应, 就必然受温度的影响. 1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 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 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发酵解析: 选B.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摩尔数之比是l1. a浓度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 mol, 则无氧呼吸CO2的生成量也为6 mol. 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 mol, 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15 mol6 mol9 mol). 有氧呼吸消耗1 mol的葡萄糖产生6 mol CO2, 生成9 mol CO2则消耗了1.5 mol的葡萄糖; 无氧呼吸每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 生成6 mol CO2则消耗了3 mol的葡萄糖. 因此,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 mol的葡萄糖, 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是3 mol, 占2/3. 13将原来处于温和状态下的体重相当的蜥蜴和小鼠放在5 的盒子中, 下列对这两种动物的呼吸强度的预测正确的是()A都增强B蜥蜴增强, 小鼠减弱C都减弱D小鼠增强, 蜥蜴减弱解析: 选D. 蜥蜴是变温动物, 当外界温度下降时, 体温也下降, 所以呼吸作用减弱, 但小鼠是恒温动物, 体温不下降, 并且为维持体温, 小鼠会加大呼吸作用, 增加产热. 14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 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 一瓶混有乳酸菌, 一瓶只有葡萄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解析: 选A.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能产生CO2, 乳酸菌是厌氧菌, 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只产生乳酸, 葡萄糖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分解, 故有气泡的肯定是混有酵母菌. 酵母菌与乳酸菌在无氧呼吸时均产生热量, 并且还产生中间代谢产物, 因而物质的种类会增加, 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没有变化. 15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t1、t2表示1030 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与t1相比, 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 不利于叶片储藏B与t2相比, 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 有利于叶片储藏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t1t2, t1时不利于叶片储藏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t1t2, 所以D错. 16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进行纸层析分离, 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 不正确的是(多选) ()A未见色素带, 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 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 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解析: 选ABD. 纸层析分离后, 未见色素带的原因有多种. 如忘记画滤液细线, 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等. 材料为黄化叶时如果操作正确也能得到胡萝卜素、叶黄素两条色素带, 所以A项不正确.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且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而分开, 色素始终在滤纸上, 是因为层析液已挥发, 所以B项不正确. 四条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所以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所以扩散得最快, 位于滤纸最前方, 所以D项也不正确. 17如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以下对该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4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C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 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都能参加光合作用解析: 选C. 图示中, 叶绿素a的吸收值有两个波峰, 主要集中于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叶绿体中含有4种色素, 各种色素都能吸收光, 因此总吸收光谱是指叶绿体色素的总吸收值. 图示中, 作用光谱的变化趋势与总吸收光谱非常相似, 说明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