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高三上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工业生产过程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MgCO3MgCl2(aq)MgBFeS2SO2H2SO4CSiO2SiCl4SiDN2NH3NH4Cl(aq)2、可鉴别苯和甲苯的试剂是( )A新制氢氧化铜 B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银氨溶液3、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HCO3B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F-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HCO34、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B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D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5、下表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浓度均为0.l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B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出现了气泡和淡黄色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S2O32C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pH前者的 pH比后者的大水解程度:CNClOD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的固体(已知FeCl3 +KSCNFe(SCN)3+3KCl)溶液颜色变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ABBCCDD6、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氯化钠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鸡蛋清溶液 D酒精溶液7、天然橡胶与溴接触,橡胶被破坏,主要是因为发生了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氧化反应D聚合反应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SSO2SO3O2BCO32-HCO3-CO2H+CCl2FeCl3FeCl2FeDAl3+Al(OH)3AlO2-NH3H2OAABBCCDD9、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是指蒸发结晶B步骤是先通CO2再通NH3C在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在常温下小于NaCl和NH4HCO310、已知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比为,则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BCD11、下列试剂中无法鉴别对应物质的是选项物质试剂A乙醛 甲苯和CCl4水B甲烷 乙炔和四氯化碳溴水C乙醇 乙酸和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D苯甲醇 苯甲醛和苯甲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ABBCCDD1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B分子的比例模型:C的电子式为: D自然界某氯原子:13、下列反应的发生与沉淀溶解平衡或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无关的是A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镁条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氢气C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D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4、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Fe(OH)3 BFeCl2 CCuS DFeCl3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SO42-+2H+Cl-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D足量锌粉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Zn+2H2SO4=Zn2+SO42-+SO2+2H2O16、向含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的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与碳元素同周期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有 3 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在第二周期_族, 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其空间构型是_,是含_共价键的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该气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呈_性(填“酸”或“碱”)原因是_(用方程式表示)18、制备天然化合物antofine的中间体F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注:PCC为吡啶和CrO3在盐酸溶液中的络合盐,。(1)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和_。(2)X的分子式为C8H8O2,CD是两苯环间脱2H成稠环,则X的结构简式为_。(3)BC的反应类型为_。(4)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只写一种)。分子中只有两种含氧官能团。碱性水解后酸化,得到碳原子数相等的芳香化合物P和Q;P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P、Q中均只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5)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无机试剂、PCC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19、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1)SO2气体和Fe3+反应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_、_。(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硫化氢在纯氧中燃烧(3)装置C的作用是_。(4)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方案: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方案是_,原因是_。20、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制Cl2,并以干燥的Cl2为原料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A装置部分中浓盐酸表现了_性质。(2)装置B、C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及作用分别为_、_。(3)实验时,先点燃_(A还是D)处的酒精灯,再点燃_(A还是D)处酒精灯,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F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5)用石灰乳吸收氯气可制得漂白粉,写出工业制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1)在第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2)第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_(填化学式),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3)在第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4)第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_、_。(5)“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棒、_。(6)第步除原食盐中杂质离子与碳酸根的反应外还有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7)第步操作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2022-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题目详解】A. 碳酸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根据放电顺序,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不能得到Mg,电解熔融的MgCl2才能得到Mg,A错误;B. 黄铁矿制硫酸过程中,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铁和二氧化硫:4FeS2+11O22Fe2O3+8SO2,二氧化硫需要继续被氧化为三氧化硫,SO3与水反应制硫酸,SO2与H2O反应生成亚硫酸,B错误;C.二氧化硅只与氢氟酸发生反应:4HF+SiO2=2H2O+SiF4,SiO2与盐酸不反应,C错误;D. 氮气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制备氨气,N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D正确;答案为D。2、C【答案解析】鉴别苯和甲苯要利用不同的性质产生的不同现象,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苯不能。【题目详解】A. 新制氢氧化铜可与醛,羧酸反应,不与苯和甲苯反应,A错误。B. 苯和甲苯都能从溴水中萃取溴,溴水褪色,现象相同,B错误。C. 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正确。D. 银氨溶液,不与苯和甲苯反应,D错误。3、B【答案解析】A,a点溶液中溶质为NaOH、NaCl和NaAlO2,Fe3+、HCO3-不能大量存在;B,b点溶液中溶质为NaAlO2和NaCl,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c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Ag+能与Cl-反应,Ag+不能大量存在;D,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AlCl3,CO32-与Al3+反应,CO32-不能大量存在;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B项,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与图像有关的离子共存,确定图像中各点的溶质和离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Ob段发生的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b点NaOH恰好完全反应,bc段发生反应3NaAlO2+Al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