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习在网络中获得体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陆福荣 广西容县自良镇司六小学(537516) 一、教学要求1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理解重点字句人山人海、水天相接、白线、千万匹白色战马、山崩地裂、闷雷滚动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难点:感受大潮到来时的恢宏气势。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生字、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给课文分段(略)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电脑一台。网络电视机一台2搜索钱塘大潮情景范读录像片。在百度视频里输入“观潮范读”搜索(以下是链接http:/video.baidu.com/v?word=%B9%DB%B3%B1%B7%B6%B6%C1&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即可看到相当多的观潮的情景朗读,视任课教师的电脑所安装的插件打开其中的链接播放(如:UxMjA3MDUy.html)。五、教学过程(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1)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2)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2播放录像,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2)读中听。在录像播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在录像中播出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二)精学“潮来时”部分教师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在师生的问答中,学习课文3、4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语句。2继续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当看到的情景可以用上课文中找出的词语的时候就让老师停下录像。说明:通过师生双向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感观上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语句:隆隆响声、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水天相接、白线、沸腾、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山崩地裂等。3教师总结性提问“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通过看录像,很容易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再读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1)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2)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引导分析理解“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3)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从3、4自然段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4)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5)把握感情。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教师注意在以下地方引导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阶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阶段。“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是“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提问: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人声鼎沸”一个词语来形容刚才的场面,理解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镜头之三:看其形,听其声,叹其势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再通过“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再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受。继续设置问题引导,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前就是钱塘江大潮)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8)感情内化。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大、浪高、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四)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教师指导学生“学当一次小导游”,让更多的人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放录像)告诉学生,边看录像边解说,解说词可以是书本里面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六、板书设计: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声音: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观潮 潮来时 由远及近形状: 一条白线 拉长变粗 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附: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课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二、 教学思路教学中我将第3、4自然段“潮来时”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二课时教学,由于课文只以文本形式反映内容,本人以百度搜索得到的网络视频辅助教学,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得以从视觉和听觉上直接感受到大潮来时的壮观,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三、 教学反思 词语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因此我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如在这堂课中教学“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就是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本次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新的尝试,意在抛砖一块,希望能引玉一筐。建议同道在使用本教案时先把视频下载到计算机的本地硬盘里,以免在使用时因网络不畅影响教学。教案本足之处请各位不惜批评赐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