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赴台北学习考察生活垃圾分类有关情况的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及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对标先进,查找不足,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2017年6月13日-19日,市XXXX委XXX副主任带队赴台北学习考察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台北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做法考察团先后拜访了中华无公害环保协会、中华绿能经济发展协会、运鸿环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交流了解了台北生活垃圾分类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企业责任延伸制及垃圾回收处理政策补贴等经验,并实地参观学习了大湖公园家社区回收站、内湖慈济回收站及木栅垃圾焚化厂,学习了居民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垃圾末端处置等经验。台北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经验为:(一)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台湾出台废弃物清理法废弃物清理法施行细则一般废弃物回收清除处理办法一般废弃物清除处理费征收办法违反废弃物清理法按日连续处罚执行准则促进民间机构参与一般废弃物厨余资源回收要点促进民间机构参与巨大垃圾资源回收要点迈向永续台湾环保行动计划等法规、行政规则及相关政策,台北市配套出台资源垃圾强制分类回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一方面为台北实行垃圾分类提供了政策法规基础,使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确立了废弃物责任业者制度、清除处理费征收制度及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等制度,规定责任业者应负责对自己制造或进口的可能严重污染环境的物品(或其包装、容器)进行回收、清除和处理,缴纳回收清除处理费。缴纳的回收清除处理费作为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确定的金融机构收支保管,用于支付回收清除处理补贴,补助奖励回收、再生利用系统及支付执行机关代清理费用,为台北垃圾分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清晰的分类实施路径台北生活垃圾分类主要采取两种实施路径,一是社区回收站模式。由社区管理人在社区内设置社区垃圾回收站,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垃圾(包括纸类、玻璃容器类、塑料容器类、金属类、宝特瓶、保丽龙类等)、生厨余、熟厨余等放置垃圾投放桶,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社区管理单位因管理组织社区回收站的需要,可向居民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台北资源垃圾强制分类回收管理办法,社区管理人未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的,环保局将拒绝收受、清除该社区的垃圾。二是随袋征收模式。在农村或未实行社区管理的分散居住区,基本上采取垃圾不落地,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分类模式。居民需向环保局认可的单位购买环保垃圾袋,将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装袋投放到垃圾收运车,将厨余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回收桶,未使用官方指定的垃圾袋或未进行分类投放的,环保局将拒绝收受、清除,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等处罚。(三)完善的配套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台北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课堂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并将分类效果纳入对学生和班级的奖惩考评体系。同时,台北利用多种主体对群众进行常态化宣传引导,例如,台北市内的社区活动站一般都设有资源类垃圾分类回收点,社区管理人员定期举办垃圾回收奖励活动,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回收。另外,社会志愿者、慈济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在台北垃圾回收利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完善的设施配套体系。台北垃圾分类建立了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分类收运车辆、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并通过政策鼓励、资金补贴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较有实力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保证经过分类的垃圾能够得到资源化利用和处理。二、我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思考与借鉴(一)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基础在国家及我省出台上位法之前,加快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建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重点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责任人制度,明确强制垃圾分类法律责任、处罚措施。配套出台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及使用办法、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补贴政策及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分类收集运输操作等标准规范,强化政策法规保障,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供法律依据。(二)完善末端处置利用设施按照全市固体废弃物“大分流、细分类”工作思路,统筹规划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农林废物等末端分类处置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城市管理部门牵头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消纳、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厨余垃圾单独分类收运处理。建立玻金塑纸、废旧织物、电子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收运体系,健全生活垃圾中转压缩、干湿分离等设施。(三)强化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保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级生活垃圾分类专职管理机构,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常态绩效考评体系,建立政府绩效考核、第三方测评、社会监督一体化监督考核体系。二要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切实实施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及社会实践,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宣传强度,实行常态化、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生活垃圾分类氛围。三是强化资金和技术支撑。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培育、壮大垃圾分类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市场,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在融资、技术、管理上的优势,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