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节理解根据下面的文段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点。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答案(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第一段第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意。在对概念的分析中,往往容易“偷梁换柱”,本题把“选择”换成了“修正”就是如此。答案C限定时间: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1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2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一)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在设置陷阱的方法上主要有十种类型,以下先介绍五种:1曲解文意原文是那样说的,而选项却偏偏作另一种理解,故意曲解作者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选项】 (2012湖北卷第8题D项)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原文】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比对分析】 原文说“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由此可见,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也需要靠语言而不能排斥语言的作用。D项说“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就曲解了原文的意思。2篡改原文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选项】 (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题C项)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原文】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比对分析】 将“选择”篡改为“修正”,背离了原文,与原文意思不一致。3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选项】 (2012安徽卷第3题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原文】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比对分析】 原文中“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可见“利用”和“厚生”只是科学技术中谈到,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并没有谈到“利用”和“厚生”的问题。4张冠李戴将原文中“张”的观点说成“李”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颠倒对象。【选项】 (2012山东卷第6题C项)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原文】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比对分析】 根据原文,“广泛流行”的应该是博累棋,而不是围棋。原文中明确提到“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这就是张冠李戴了。5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来干扰学生。【选项】 (2011湖北卷第8题A项)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原文】 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比对分析】 原文中说“住宅、官署、寺院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而选项中说“官署、寺院都是由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对原文来说,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考点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一般是文章论述对象或中心话题。“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一般涉及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示例1】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概括不当,文章第一句就指出“生态文明”是“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C项“生态文明”的目的不仅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还包含人与自然等内容。D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哲学问题”不是因果关系。答案B【知识精要】“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该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的、对该事物有决定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