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仁怀市实验小学冯玉内容摘要:1、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性想象力。2、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树立“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4、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正文: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虽然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最根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既然学生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教师就应根据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由无形化为有形,由无序化为有序,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一、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1、观念的更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将发生改变,创新思想开始融入教师的血液之中。的确,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更新,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我们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认识到:第一,创新能力是多元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理解智能、音乐智能、躯体运动感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第二,创新能力又是多层次的。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处在初级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不均匀和不平衡的。教师应善于抓住不同层次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中的每一个火花,随时进行激励和引导。我想,创新性的人才就是在这一点点中培养起来的。2、大胆实践。要培养创新性学生,自己首先要做一名创新性教师。如在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时,以往都是教师给学生提供若干三角形为素材进行分类,学生是被动的完成任务。今天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提供吗?在成熟的课型中,我又做了大胆的调整,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改为让学生动手画几个不同特点的三角形,然后剪下来,在组内交流时,先说说自己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几个人谈到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清晰了分类标准和分类情况。教师这一点点创新的想法,使得学生在从事的数学活动中,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在创造中亲历者数学,提高着能力。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二、学生的创新,需要安全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古怪的问题、有别出心裁的念头怎么办?当然是尊重当先,欣赏在中,启发为后。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满足和冲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想法得到尊重和保护,创新是不难实现的。三、学生的创新,需要有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性想象力。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树立“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 敢问学生不敢问“问题”,多为恐惧心理。认为问了问题会暴露出自己在学习上没学会的地方,怕挨老师的批评,怕受同学的笑话。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 首先利用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去”。(2)会问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道:“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出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然后就要慢慢放手,由学生来问,达到会问。如我在设计圆柱圆锥练习课时,上了饮料包装中的数学问题一课,因为在饮料包装中,多数都为圆柱体。“那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但我又不想把这个问题出自教师之口,于是在课前参与中,安排学生自己找一个饮料包装,并计算它的用料和容积。课中,在小组做前参的交流中,请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主动提出了生活中饮料包装中的许多数学问题,如:“为什么饮料包装大多数都做成圆柱形?矿泉水瓶是个不规则的圆柱体,怎样算它的用料?有的圆柱体包装为什么要有凹进去的一部分?”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择,我们先解决那个问题?问题在学生的筛选和解决中落在了“为什么饮料包装大多数都做成圆柱形?”的问题上。为了体现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可,我还穿插着给学生放了一段教师进超市买饮料的情节,货架上的饮料玲琅满目,确实多为圆柱体。学生更是有了研究的兴趣,在对长方体包装和圆柱体包装进行对比研究中,通过测量、计算,达到圆柱体包装省料的共识,并进而探讨那为什么有的软包装饮料要做成长方体形状?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小组的研究。课中的研究、探讨气氛很浓,生生的互动、师生互动交替进行,思维的火花不断出现,谈到了省工、省料、环保、美观、创意等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投入、愉悦;教师参与得充分、高兴。(3)善问有些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提问应是孩子的天性,不问则表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不断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在问中不断创新。记得有一次,在临下课时,我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了。”于是我心满意足地微笑着点点头,下课了。课后,听课的领导在点评时谈到了这个细节。说道,真正的一节好课,不是以学生没有问题而结束。而是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并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正是这句话点行了我在教育上的一个误区。一个好教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向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4)解问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给予妥善的解答,就可能损伤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给予解答。教师对学生的解答不是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而是注意鼓励学生的独创性。2、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是创新的本质,新颖、独特说到底就是与众不同。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体现求异精神。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都要大胆的标新立异。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说话要不落俗套,要敢于与众不同,讨论问题时所传递的信息力求新鲜,解题要另辟蹊径,追求方案方法的多元性、结果的丰富性。创新是教育革命的神圣使命。创新性教学就是连接创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不断地用理论武装自己,大胆实践,真正实现师、生各自的自我超越,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