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了解三类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增强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坚决同违法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够认清合法与违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出示令计划案例(案例导入)案例:见附录一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活动一:行为的底线(设问导读)(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学生看大屏幕“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教师讲述:大声喧哗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电影院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拾到东西私留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他人造成了财产损失,要受法律制裁。抢劫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要受刑法处罚。2.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出示小练习(多媒体展示三种违法行为的案例,加深对三种违法行为判断)活动三:(以案说法1)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1、 他们的行为违法吗?2、 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环境、违反交规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活动四:(以案说法2)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教师: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思考:1、违法行为的危害(对自己、他人、社会) 2、怎样做守法公民?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请你谈收获:1、谈知识收获2、谈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上的作法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板书设计法不可违一、违法无小事1、违法行为的含义2、违法行为种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