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脉管系统(具体内容详见医用解剖学116133页)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重要名词1.体循环 2.肺循环 3.侧副循环 4.终动脉5.心尖切迹 6.房室交点 7.卵圆窝 8.隔缘肉柱 9.动脉圆锥 10.室上嵴 11.三尖瓣复合体 12.二尖瓣复合体 13.窦房结 14.室间隔膜部15.房室结 16.心包 17.心包腔 18.心包窦 19.心包横窦 20.心包斜窦 21.颈动脉窦 22.颈动脉小球 23.动脉韧带 24.掌浅弓 25.掌深弓 26.危险三角 27.静脉角 28.胸导管 29.脾切迹核心内容心血管系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血液沿两种循环途径同时进行。体循环(大循环):心室收缩时含氧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沿其各级分支,在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内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氧由组织吸收,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则进入血液,血液出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经各级静脉属支,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心室收缩时,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最后在肺毛细血管内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把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肺静脉各级属支,最后经左右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管之间有丰富的吻合。由血管主干发出的侧支之间建立的吻合称侧副吻合,当血管主干阻塞时,可经侧副吻合建立侧支(副)循环,以代偿主干的机能。 一、心的位置心位于中纵隔内,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 二、心的外形似倒置圆锥形,可分为一底、一尖、两面、三缘、三沟。心尖向左前下方,心底向右后上方;前面称胸肋面,后面称膈面;三缘为左缘、右缘和下缘;三沟是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前面大部分是右心房、右心室;后面大部分是左心房、左心室。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会合处称心尖切迹。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的区域称房室交点。 三、心的各腔 心腔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左右半心在房室口以上部分为心房,以下部分为心室。房间隔的卵圆窝是胎儿卵圆孔的遗迹。室间隔大部称肌部,其上方小部为膜部。膜部被三尖瓣隔瓣分为上、下二部:上部称房室部,下部称室间部。膜部是室间隔缺损好发部位。 1.右心房 可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有上、下腔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2.右心室 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后者也称动脉圆锥。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尖瓣(前瓣、后瓣、隔瓣),瓣膜边缘借腱索连于乳头肌。自前乳头肌根部连至室间隔肉柱称隔缘肉柱(节制索),内有右束支(右脚)通过。肺动脉口周围有三个动脉瓣 (半月瓣)。 3.左心房 有四个肺静脉开口,左心耳是二尖瓣闭式分离术的入路。 4.左心室 房室口周围有二尖瓣,分为前瓣和后瓣。前瓣也称大瓣,以前瓣为界将左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出道也叫主动脉前庭。出口为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瓣(动脉瓣)。各瓣与膨出的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主动脉窦。左、右窦有冠状动脉开口。 四、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房、右室、室间隔后 13(其中有房室束左脚的后支通过)及左室后壁。如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后壁心肌梗塞和房室传导阻滞。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及室问隔前 23(其中有右脚及左脚前支通过)。如前室间支阻塞、可引起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部梗塞,并可发生传导阻滞。左冠状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及左心房。如旋支阻塞可引起左室侧壁或后壁心肌梗塞。 2.心的静脉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汇入冠状窦回流右心房。心前静脉和心最小静脉直接开口右心房。五、心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窦房结是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房室结发出房室束穿右纤维三角,经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于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脚和右脚(左、右束支),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并分支至心室肌(Purkinje纤维)。六、心包(299300页) 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向上与大血管外膜移行,下方与膈中心腱愈着。浆膜性心包分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二层之间为心包腔。主动脉、肺动脉干与左房前壁和上腔静脉之间为心包横窦。左房后壁与后部心包壁层之间为心包斜窦,其两侧界为左右肺静脉。 七、动脉 (一) 肺循环动脉 肺动脉干起于右心室,经主动脉起始部前方至主动脉弓下方分左右肺动脉。其分叉处偏左侧有与主动脉弓下缘相连的动脉韧带,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二) 体循环的动脉(身体各部动脉详见局部解剖部分) 升主动脉平第3肋间起于左心室,向右上方达后侧第2胸肋关节。由此向左为主动脉弓,至第4胸椎体下缘续为胸主动脉。穿膈肌主动脉裂孔入腹腔改名腹主动脉。至第四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1主动脉弓 其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弓的下方有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自弓的凸侧向上发出三支,向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达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沿气管和喉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外侧为颈内静脉,后方为迷走神经,三者共同包在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称颈动脉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后方有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自上颌动脉发出脑膜中动脉。 (2)锁骨下动脉 出胸廓上口,经第一肋上面,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后者发出甲状腺下动脉。腋动脉至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于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位置表浅,为切脉位之一,其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尺动脉的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 2胸主动脉 其壁支有9对肋间后动脉和1对肋下动脉。脏支有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 3腹主动脉 其壁支有1对膈下动脉、4对腰动脉和1支骶中动脉。脏支成对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1)腹腔干 分支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又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分出胃右动脉,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再分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脾动脉入脾前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 (2)肠系膜上动脉 分支有肠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发出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3)肠系膜下动脉 分支有左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4髂总动脉 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1)髂内动脉 入盆腔,分支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等。 (2)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入大腿续为股动脉。股动脉主要发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数支穿动脉至股后部。股动脉至股三角尖,穿收肌管,经收肌管裂孔入腘窝改名腘动脉,至腘窝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至足背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在体表可触摸到搏动的动脉有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等。八、静脉(身体各部静脉详见局部解剖部分)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一) 上腔静脉系 1.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的后方汇合而成。下降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 2.头臂静脉 由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1)颈内静脉 于颈静脉孔处续接乙状静脉窦。主要收集颅内静脉。颅外的属支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等。 (2)锁骨下静脉 接续腋静脉 颈外静脉为浅静脉 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下注入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注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肱静脉。肘正中静脉 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为静脉穿刺常用部位。 (3)奇静脉 起于右腰升静脉,至第4胸椎高度,绕肺根注入上腔静脉。主要收集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及半奇静脉等,奇静脉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 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 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右前方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裂孔入胸腔注入右心房。 2.髂总静脉 由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合成。髂内静脉收集盆部静脉,髂外静脉接续股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于足内侧缘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过膝关节内侧,绕股骨内侧髁后方,沿大腿内侧向上,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表面的筛筋膜注入股静脉。穿筛筋膜前收集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5条属支。小隐静脉:起于足外侧缘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注入腘静脉。 3.下腔静脉属支 壁支有腰静脉和膈下静脉等。脏支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睾丸静脉(卵巢静脉)右侧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左侧注入左肾静脉。4.门静脉 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除肝外)的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至肝门分左右二支入肝。门静脉主要属支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一般注入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 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1)通过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2)通过脐周静脉丛 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丛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腹壁上静脉 胸廓内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股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3)通过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肛静脉 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肝硬化门脉高压可引起呕血、便血和脐周静脉曲张。第二节 淋巴系统(具体内容详见医用解剖学129133页)重要名词1.胸导管 2.脾切迹 3.乳糜池 4.淋巴结核心内容淋巴系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一、淋巴管道 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吸收部分组织液成为淋巴液,沿各级淋巴管最后注入静脉。淋巴系被看作静脉的辅助部分,但淋巴器官还有造血和防御功能。 (一)淋巴干 全身有9条淋巴干:左颈干、右颈干、左锁骨下干、右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左腰干、右腰干、肠干,收集各相应区域的淋巴管。 (二)淋巴导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