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三个要求明确提出: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对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减少竞技体育项目,增加适合学生生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引入终生体育,快乐体育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身健体,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关键词:创设 活力 体育课堂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也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老师去创设创新新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自主参加,让整个体育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如何创新?创新些什么样的课堂内容?这也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去探索和思考,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一、教学目标设计创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而不是为了获得某些成绩而让学生片面的锻炼,或者在学生中间少数学生得到了锻炼,而大多数学生被圈在了圈外,没有做到普及性。这也就让我们想到素质教育。我们要通过教学目标的创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往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往往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前面讲解,做示范,常此以往,体育课堂就缺少了那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活力,这也就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所以,我们体育老师应把主动权交出来,以学生为主,共同学习、发现、探索,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课堂游戏种类和形式的创新:1、为了避免一般游戏只有少数人参加,多数人做观众的现象发生,学校应按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必要游戏种类。比如:低年级学生应以竞技游戏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尽量避免竞技比赛。2、由于游戏种类的增加,参加人数的增多,场地设施的局限,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为此把游戏种类确定以后,可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克服困难,而且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教师的课前准备应进行适当的创新要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以竞技运动和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状况,强调体育的健身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让受教育者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者,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由于课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学生对其内容未必产生兴趣,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集中备课,是体育改革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四、加强素质教学的创新素质教育创新是最终目的是针对学生的能力的加强培养,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只能让学生步入黑暗。为此我们体育课同样呼吁:体育教学同样要求:“素质教育”。要从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到课外活动的内容、教法、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引入快乐体育。首先,我们以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提高为目的,从改革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场地器材设施入手,从健康与育心。娱乐与趣味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设计和制作一些能激发学生锻炼兴正职和热情,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器材设施,称之为“快乐体育园地”。从而把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变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变少数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其次,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素质教育,而身体素质又是重中之重,列在各项素质之前。因为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只有身体素质好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身体素质可以在“快乐体育”中锻炼提高,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尤为重要,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都自觉自愿的进行体育锻炼呢?我想只有让这些活泼好玩的孩子们觉得进行体育锻炼是好玩有趣的事,他们才会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自愿乐意地进行体育锻炼,那么我们的党校应为孩子们提供有玩有乐的场所“快乐体育园地”,就这样不但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因它内涵非常丰富,还可以促进其它方面的素质。再就是据广大学校实情出发,开设“快乐体育园地”,符合广大学校实际,它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是我们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路子,与传统的体育场地建设相比,“快乐体育园地”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与学校其它建设争地盘,它使用的都是学校的“边角地”;二是投资少,它的器材的制作大多用的是废旧材料,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力更生。综上所述:体育教育需要创新,“快乐体育教育”是创新一种方式。我们作为体育工作者,应不断的努力钻研体育理论,多学习他人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