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的图形解法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张 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计算公式为H=90-|-|(注意值的正、负关系)或H=90-两地间的纬度差。但在我们做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其他方法,会收到事倍功半的结果。例:读下图,这一天,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80、60、40、20,那么就纬度而言,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甲地可能在南半球也可能在北半球B.丙地纬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地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甲地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之内【解析】该题我们要严格按照H=90-|-|来求解的话,应该运用4次该公式,求出8个值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下面的方法。我们取直射经线为地平线,此时太阳位于10S的上空,直射1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即在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则此时刻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表示为下图。又根据太阳高度相差1,纬度也相差1,由此可以推断甲、乙、丙、丁的纬度位置(如上图所示)。由此,我们不难判断A、B、C、D项的对错。答案C太阳光照图的判读福建省永泰三中地理教研组 汪义通 例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其中AB线为昏线,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关考点在太阳光照图上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解析)地球自转方向,在赤道上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参考答案)略。(2)这幅图表示的是 月 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的纬度是 。相关考点依据晨昏线确定节气。(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上,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AB是昏线,说明现在AB的左侧为白天,右侧为晚上。(参考答案)12月22或23日;23.5S。(3)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A点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北半球的白昼比南半球 (长、短)。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节气的关系,昼夜长短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情况。(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地球越往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地球越往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参考答案)南回归线,短(4)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点时,是 (时间),此时 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相关考点节气对应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析)春分日3月21或22日夏至日6月21或22日秋分日9月22或23日冬至日12月22或23日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纬线上最大,由此向南北减小。(参考答案)3月21或22日,赤道(5)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点时,北半球得到太阳的热量比南半球是 (多、少)。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南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少的对应关系。(解析)一般来说,全球获得太阳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比南半球多,北半球为夏半年;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时,北半球得到热量比南半球少,北半球为冬半年。(参考答案)多。(6)当福州黑夜比白昼长,且黑夜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段是从 到 。相关考点地球上某地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解析)地球上某地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也发生变化。北半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过程中昼长于夜,但在春分夏至的过程中昼变长夜变短,在夏至秋分过程中昼变短夜变长;在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过程中夜长于昼,但在秋分冬至的过程中夜变长昼变短,在冬至春分过程中夜变短昼变长。南半球相反。(参考答案)A B 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例析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侯建成知识点拨1.日期分界线: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重合,有三个弯曲(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美国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斐济岛附近)。该经线东侧的西十二区的日期永远比西侧的东十二区晚一天,但钟点是相同的。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除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天自然的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自然日界线钟点不变,但经度不断发生变化;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位置不变,但钟点不断发生变化。当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但极为短暂。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是过日界线,还是过180经线,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化。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学法点拨1.结合实例分析日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明确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固定不变的;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0时的日界线也就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向西到0时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旧的一天,且新旧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以下规律帮助我们理解。(1)当0时所在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成两个日期。(2)当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因此,学习和解决此类问题时,从所给的有效信息中找出180经线和0时经线是关键所在。2.结合实例分析晨昏线的判断。3.区分日界线和晨昏线的不同。经典例题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如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1)甲地的时间为()A.8时 B.9时 C.15时D.16时(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解析:(1)此图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NA为晨线,NB为昏线。又因为晨线和赤道的焦点即A为6:00。而同一经线上的时刻是相同的,所以NA线上各点均为6:00。而甲与NA相差45即3小时,且从位置上分析应加3小时,故甲处应为9时,故选B。(2)由此图可知昼夜平分即春分或秋分,故A对B错,梅雨季节应在6、7月故C错,罗马气候干热,多为冬季,则D错,故选A。同步训练例2 如上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3)甲地的时间为()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4)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解析:(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NA、NB为日期分界线,而日期分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经线,在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所以过了NA即为7月7日,因此NA是7月6日24时(零时),NB为180经线。甲地时间为0+3=3时。(4)NA为0经线,为0时。北京时间0+8=8时,即7月7日8时,故选B。例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阳光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2)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前后,什么节气?(3)南北半球的哪一半球得到的光热多?(4)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6)赤道上和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7)图中AB是什么线?(8)图上C、D、E三地各是几点钟?这一天的昼长各是几小时?(9)C地几点钟日出?如果E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地是星期几的几点钟?(10)当时在赤道、北纬40、70S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度?(11)如果把太阳光线移到左边来,那么上述10个小题的答案将怎样?例4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l)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例5】读下面的图回答。(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是 。(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DE为昏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4)若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是 线。(5)当H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 、 。例6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进入 季。(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3)将该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点钟,C点的昼长是 小时,北京时间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