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信阳调研)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解析根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选B项。答案B2.(2016山东潍坊模拟)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解析题干材料“以祠其始受封之人”体现了继承人与最初受封者之间具有宗法血缘关系,故选C项。答案C3.(2016湖北荆州一模)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原则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解析据材料“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和“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可知,申侯遵从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A项。答案A4.(2016江西名校三模)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解析题干材料“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说明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有效治理国家,故选B项。答案B5.(2016重庆巴蜀中学调研)汉武帝时全国分设13个以“州”为名的监察区。汉书分叙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见州之治所;而记叙东汉历史的后汉书则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住所一一注处。这表明从西汉到东汉()A.郡国并行从未改变 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地方制度发生变化 D.监察制日趋完善解析据题干中“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东汉则是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可知西汉时期作为监察区的“州”在东汉时期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说明地方制度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答案C6.(2016东北师大附中月考)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单位产量低 B.农民赋税沉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要面对地主阶级沉重的剥削,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弱小,材料中的现象都是这种脆弱性的反映,故选C项。答案C7.(2016湖北武汉调研)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之,做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这主要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选C项。答案C8.(2016湖南长沙模拟)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齐国铸币业发达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解析据题干,齐国货币在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流通,说明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故选B项。答案B9.(2016云南昆明调研)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解析据材料“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和“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可知盐铁官营有助于中央政府强化经济基础,故选A项正确。答案A10.(2016四川绵阳一模)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丘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选B项。答案B11.(2016陕西五校联考)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荀子从尊君角度阐述民本思想,这说明尊君和民本在本质上相通,故选B项。答案B12.(2016山东临沂调研)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事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A.司法审判依据从重神权到重法治B.君主专制下法律极其苛刻C.司法审判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D.成文法法律体系比较完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司法审判引入儒家经典蕴含的道德原则,即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江西名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便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迅速复兴。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信息及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二信息分别说明秦朝、汉朝的目的。第(2)问,材料一中秦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便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迅速复兴”;材料二中汉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答案(1)手段:秦朝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监管、严刑重罚、人口迁徙、征发徭役等措施抑制商业,同时推行奖励农业的措施;汉朝则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主要表现为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任用商人为官等。 目的:秦朝时为保证农业的发展,摧毁六国的经济基础,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维护秦朝的统治;汉朝则是为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 (2)结果:富商们在秦朝受到暂时的压制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汉朝政府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 14.(2016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外儒内法(沈联涛)(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1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从法家对人性的认识、法律特点及治国手段等方面说明。第(2)问,结合所学得出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据材料中信息可以说明其地位。答案(1)认识: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 (2)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秦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