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应用?编写说明这本?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 ,实际上也是40多年来第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为本书的主编 ,我们想在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前对这本书和这门课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对怎么使用这本书和上好这门课提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一、这是一本什么教材和一门什么样的课?跟其他教材和课程相比 ,以下几点可以认为是这本教材和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照应。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中也有涉及 ,但那都是分散在各章节中的;虽然也有局部串讲 ,但总的看还不够系统 ,甚至不得要领。大家都知道 ,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是中学语文学习的根本内容和根底目标 ,因此专门开设一门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 ,主要就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梳理一下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正因为如此 ,一方面这样的课就并非“重起炉灶 ,而要充分注意与初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出现过的相关知识的衔接 ,这正是这门课程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这样的课也就不是“炒冷饭 ,而要补充新的内容 ,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落脚点。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可能主要是“老师照书讲、学生拿本记 ,这也就往往使语言文字课变得“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其实语言文字知识决不是一些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 ,而是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的现象。正因为如此 ,这本教材尝试着把过去“告诉式的讲课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 ,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 ,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这也正是这门课在教学形式上与过去语言文字类课程的不同之处。三是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高中课程标准规定每一门选修课的学习时间为36学时 ,而这本教材共有6课23节 ,内容包括“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显然 ,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完全部内容是有困难的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地过一遍 ,效果也肯定不会太好。而之所以这本教材仍要保存这么多的内容 ,主要是考虑到各地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不尽相同 ,这样编排就可以保证在教学内容上有取舍的余地: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 ,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 ,而其他学校和学生那么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 ,甚至各取所需、各学所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可拆可合 ,自成模块 ,这也是这本教材的一个特点。四是在课程安排上表达了“抓大放小。这本教材的每一课中 ,除了“引子外 ,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知识链接工具箱和“思考练习小试身手。其中的重点是“课堂活动局部 ,即教材的“课文 ,实际上就是针对相关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或问题组织同学们开展的一次课堂活动。而每节后面的“工具箱局部是开展活动的必要的知识和说明 ,“小试身手局部那么是活动的延伸和扩充。由于这样的课程安排 ,每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只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 ,一方面是能真正突出专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取得“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们学习方法上的启发 ,留出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了“有效有用。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既是一种知识和能力 ,也是中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希望这本教材和这课程能在更大范围的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给中学生有效有用的帮助。从一个方面看 ,“有效有用是指现在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 ,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 ,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从另一个方面看 ,“有效有用更表达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 ,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 ,变“应付考试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这也是编写这本教材和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个目标。二、怎么学好这门课和怎样使用这本教材对于如何使用这本书和学好这门课 ,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教法 ,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法 ,这方面我们并不强求统一 ,也不希望教这门课的老师都“正襟危坐 ,更不希望学这门课的学生都“敬而远之。因此老师可以在讲课时采取漫谈讨论的方式 ,不必按部就班 ,讲多少算多少;学生也可以在听课时采取插话提问的方式 ,不妨各抒己见 ,懂一点是一点。不过教师要想真正讲好这门课或者学生要想多少学到一些东西 ,我们还是想对于教师如何使用这本书和学生怎样学好这门课 ,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根底知识。作为高中二年级以后开设的?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 ,当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肯定要超出以前包括小学和初中学过的一些内容。但是这些新的东西 ,不但不可能完全脱离以前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过去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所以建议教师在上这门课之前能适当帮助学生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比方拼音中的声母韵母 ,容易读错的音和容易写错的字 ,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主语、宾语和名词、动词等语法概念 ,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等等。这些根本功在帮助学生完成课文活动中布置的任务时会用得上 ,对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根底。二是要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兴趣。很多中学生一听到“字词句这些东西就头疼 ,觉得没意思 ,甚至觉得没用处。这跟过去语言文字教学内容枯燥、方法死板有关系 ,也跟学生们还没有真正走进语言文字的神奇世界有关系。其实 ,语言文字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门科学 ,其中有无穷的微妙。比方古人和今人为什么说不同的话 ,方言是怎么来的 ,声音为什么可以拼 ,汉字为什么不改用字母 ,一个词为什么会有好多意思 ,语法是谁规定的 ,怎么看待网络词语 ,怎么从语言中透视历史和文化 ,等等。如果学生想知道别人的答案 ,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那他就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参加到这门课的活动中来了。三是要下点探究语言文字现象的功夫。有的中学生对“学语文有一种误解 ,好似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其实这正是在学习中“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的表现。如果学生们能真正钻进去 ,真正动脑子 ,真正下功夫 ,其实就不难发现 ,语言文字中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现象。比方汉语和外语是不是完全不同 ,句子是否合格由什么决定 ,人靠什么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怎么才能让计算机听懂人说的话 ,等等。这些东西就不光需要去“听、去“记 ,甚至也像理科课程一样 ,需要去“调查、去“试验、去“探究。可见这门课实际也是“实验室、也是“比武场 ,教师要带着学生在这里“小试身手 ,甚至要鼓励学生“大展拳脚。四是要加强日常语言文字水平的养成。语言文字的知识并不完全等同用于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像一个西装革履的人随地吐痰 ,不管那个人的真实身份如何 ,至少给人的印象就是缺乏起码的修养。同样 ,如果一个中学生说起话来满嘴脏子 ,写出字来错字连篇 ,作起文来文理不通 ,不管你考试得多高的分 ,也不会让人感到你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这门课或这本书当然不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灵丹妙药 ,更不可能起到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作用。但是这门课和这本书至少可以告诉学生 ,字为什么要这样写 ,音为什么要这样读 ,词为什么要这样用 ,句子为什么要这样说 ,也包括跟别人交谈要注意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写文章怎么才能更加通顺漂亮 ,学习语言文字要重视哪些沟沟坎坎 ,语言文字为什么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等等。“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如果你能够自觉地把学到的语言文字的道理应用于你的日常生活中 ,你也就能或多或少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 ,为建设现代社会的语言文明做出一点奉献。这一点或许就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外更主要的要求了。三、?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安排和使用建议?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中“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言的艺术6课23个小节的顺序编排。除每课列出“本课主要内容和“本课主要参考书目外 ,各个小节又包括“本节学习重点、“课堂活动指导、“课后练习指导、“专题知识扩展和“链接等5个局部。附录中还提供了由特约的几位中学语文教研员和中学语文教师撰写的“教案例如。下面就上述几个局部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1. 教学内容和重点。“本课主要内容概括了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本课的各个专题。“本节学习重点介绍了该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所列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来安排教学活动 ,一般情况下不要超出教材规定的学习范围。此外由于高中阶段语文选修课均为36课时即18课段 ,而?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共有6课23小节 ,所以教材中现有学习内容还需要根据可用课时适当删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任选教材中的1618小节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其余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课程考试覆盖的范围 ,由任课教师自定。2. 课堂活动指导。围绕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开展的“课堂活动 ,是这门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重点教学内容。本书在课本中课堂活动的根底上 ,又提供了一个补充课堂活动。教学中一般应以“课本课堂活动的内容为主 ,但如果学生自学就能完成课本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使用“补充课堂活动。对于课本课堂活动 ,本书主要提供了“课堂活动步骤和“相关知识补充。前者提出了组织课堂活动的建议 ,包括未在课本中说明的活动内容;后者提供了课堂活动中有关思考练习题的练习答案或补充课堂活动必需的资料。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活动步骤和相关资料开展活动 ,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和另外补充相关内容来组织课堂活动。对于补充课堂活动 ,本书主要提供了与课本课堂活动同一专题但不同角度或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增加这一课堂活动的目的:一是希望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以使任课教师有选择课堂活动的余地;二是希望拓展课堂活动的思路 ,启发任课教师主动设计其他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活动不但给出了活动步骤 ,而且给出了类似于课本课堂活动的具体内容 ,教师可以适当扩充或调整 ,设计出相应的活动形式。3. 课后练习指导。本书在教科书每节“小试身手三道练习题的根底上 ,又补充了六道练习题 ,这样每节课共有九道练习题。课本中“小试身手的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着学生完成 ,也可以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补充的练习题那么主要由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 ,补充练习题也可以对学生不作要求。每节课的练习题的题型根本上没有重复 ,即有几道题就给出几种不同的题型或练习点。而从全书整体看 ,课本练习题和补充练习题既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改错题等各种客观题型 ,也包括问答题、分析题、实践题、仿写题、举例题、思考题、辩论题等各种主观题型。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尝试不同练习 ,适应各种题型 ,培养多种能力;二是给教师更多的练习题型示范 ,供教师在日常训练和出题考试时参考。本书除对个别练习题不拟答案外 ,其余均给出“练习题解析。练习题解析除说明设题目的和给出解题思路外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给出标准答案 ,并对答案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主要适用于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改错题等客观题型。二是给出参考答案 ,这种答案并不唯一 ,仅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时参考 ,主要适用于问答题、分析题、仿写题等主观题型。三是给出示范答案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