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送给你们的话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个性;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发生的途径及其效果3、体会小说情节与细节的关系,增强在阅读和写作中对细节的敏感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情节因素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方国家,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缺少个性和自由的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清兵卫的命运令人同情;家长的武断、专制、扼杀个性的做法令人气愤。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能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难道不令人感叹吗?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3岁开始接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_。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_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派”。志贺直哉为“_”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中篇小说和解好人物夫妇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志贺直哉是二次大战中少数有良知、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他的作品和人格作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他“_”。2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_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于1912年12月完成,1913年1月1日发表在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上。作者青少年时代一直与父亲不和,父亲对他选择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持反对态度。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志贺直哉以此为主题写下了不少作品。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2)相关知识白桦派:日本_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_、武者小路实笃等。反映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年轻一代的文艺思想,否定自然主义,提出新理想主义,宣扬_。作品感情纯真,格调昂扬,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在艺术方面,文体新颖,清淡含蓄,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深沉而典雅的心境。二、基础自主学习 (1)单音字古董(dn)茶卤(l)葫芦(h)檐廊(yn) 呵叱(ch) 沉默(m)干涉(sh) 橘子(j) 砸碎(z)槌子(chu) 寄托(j) 薪水(xn)隐瞒(mn)(2)多音字朝觉塞 参藏(3)、字形辨认 三、整体预知四、课堂互动探究1.这篇小说的开端部分中哪几段有承接关系? 2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后却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3清兵卫为什么放弃自己收藏葫芦的爱好?4.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自己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5小说的情节主线是什么?小说结尾对表现主题起了什么作用?6有人说,小说中的清兵卫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不过是借清兵卫抒胸中块垒。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五、拓展延伸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2、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3、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倒叙的写作手法对比、细节描写的成功。情节的跌宕艺术六、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设置悬念情节构思技巧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重大,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这篇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清兵卫本来与葫芦有不解之缘,却为什么断了关系,又热衷绘画?以此引人入胜,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做到了首尾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采用倒叙的表达方式,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反封建主题,同时也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