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传与变异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下列除哪项外,现在都发现有相应的噬菌体A. 细菌B放线菌C螺旋体D真菌E立克次体2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前噬菌体D溶原性噬菌体E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项为噬菌体的特性A通过细菌滤器B严格宿主特异性C只有核酸D有溶菌周期与溶原状态E以上均是4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细胞B淋巴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放线菌5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6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性菌毛B质粒C前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7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点是A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D可由雌性菌变为雄性菌E以上都不是8白喉杆菌外毒素的产生与下列哪一方式有关A基因突变B转化C转导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9形成肠道杆菌耐药性的主要方式为A转化B转导C溶原性转换D接合E原生质体融合10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通过性菌毛B直接摄入C以噬菌体为载体D细胞融合 E通过基因间跳跃11.关于细菌的耐药性(R)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组成B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性菌毛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R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12.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核质和质粒 B.核质、质粒和中介体 C.核质、质粒和前噬菌体 D.核质和前噬菌体 E.核质、中介体和前噬菌体13.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质粒是A. Col质粒 B.F质粒 C.V质粒 D.ST质粒 E.以上都是14.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 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15.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接合 B.转导 C.转化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16.R质粒中决定接合与自主复制的基因是A.耐药传递因子 B.耐药决定子 C.插入序列 D.F质粒 E.转座子17.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性DNA片段A.未能进入受体菌而被核酶降解 B.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DNA重组,也不能自主复制 C.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但未能表达其性状 D.进入受体菌后形成能自主复制的环状结构 E.以上都不是18.原生质体融合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需温和噬菌体作为载体 B.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C.可发生溶原性转换 D.需性菌毛存在 E.转移的是小分子DNAX型题21.关于质粒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 B.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 D.可从一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E.不相同的质粒能共存于同一细菌内22.关于突变的规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B.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群体中的个别菌 D.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将突变菌株选择出来 E.突变后的菌株不能再次突变恢复到原来的性状23.菌落变异可拌有下列哪些变异A.抗原性变异 B.毒力变异 C.结构变异 D.生化反应的变异 E.耐药性变异24.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哪些方式转移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源性转换 E.融合25.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被转移 B.Hfr菌与F-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可被转移 C.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与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D.F+菌与F-菌接合时,F+菌变为F-菌 E.F菌与F-菌接合时,F菌不变为F-菌26.关于影印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试验证明细菌可以直接摄取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B.抗生素起到诱导细菌突变的作用 C.试验中个别细菌所具有的耐药性是在加入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 D. 它证明细菌的突变是随机的、自发的 E.试验中形成耐药菌的突变发生越早,则产生抗性突变株的比例就越多二、填空题1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后果,一是 噬菌体增殖,细菌被 ,建立 ;二是 噬菌体不增殖,而是建立 。2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均可发生变异,如 、 、 、 、 、 。3. 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之间可发生 和 ,其方式有 、 、 、 、 。4噬菌体参与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和 。5F菌亦称 ,可经 方式变为F+菌。6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 和 组成,可通过 方式转移。7.温和噬菌体可引起宿主菌基因的 和 ,溶原性噬菌体可使宿主菌变为 状态。三、名词解释1噬菌体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前噬菌体 5溶原性细菌 6质粒 7转化 8转导 9接合 10溶原性转换 四、问答题1.为什么转导比转化的效率高?2.根据能否遗传,可把细菌的变异分几类,有何差异?3.试述用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证明转化现象的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 2.C 3.E 4.B 5.A 6.B 7.A 8.D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E 17.A 18.B 19.B X型题:21.ABCDE 22.ABCD 23. ABCD 24. ABE 25. ABCE 26. CDE 二、填空题1.毒性、裂解、溶菌性周期;温和、溶原性周期 2.形态、结构、毒力、抗原性、耐药性、菌落 3.基因转移、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原生质体融和 4.转导、溶原性转换 5.雌性菌、接合 6.耐药传递因子(RTF)、耐药决定子(r)、接合 7.普遍转导、局限性转导、溶原三、名词解释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毒性噬菌体:能在敏感细菌内增殖,建立溶菌性周期,最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上,并能与其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4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核酸)称为前噬菌体。5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6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DNA。7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断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性状。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倒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9.接合:两个细菌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直接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10.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性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