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指小学生思考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包括学习过程、方法、结果、情感、态度等的再思考,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抓住反思机会。 在学习新知识前,反思与新知有内在联系的旧知,反思与学习新知类同的学习旧知时的学习方法等,从而获得启示,主动产生联想和迁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头脑中的认知不断地同化,产生归属作用,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例如,学习小数除法22.44时,引导学生先复习整数除法2244,从而让学生产生计算方法上的迁移: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在学习新知时,引导学生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例如,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让学生分别说说用算术解和用方程解的解题思路以及两种解法的异同。通过讲述解题思路,经历用假设法来解答的数学化思维过程,逐步形成用假设法解答这类题的数学模型,从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新知后,引导学生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收获和学习习惯,回顾和思考所学内容、学习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例如,学习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引导学生回忆: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是怎样研究的?我们会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这些反思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新知,初步建立起有关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数学模型,理解解决圆柱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课堂练习时,引导学生反思本课的难点与疑点、解题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问题解决”题,在解答完成后进行自我检验,包括重新审题、旧知识的重现、类化过程和演算及结果等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校正。学生经历了这些过程,积累了解题经验。当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时,应引导学生反思并作记录: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例如,计算251258时,先把错解“251258=251000=0.025”更正为“251258=0.28=1.6”,然后在旁边注明:“本题目中只有二级运算,按运算顺序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不能把先乘除理解为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这样,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 另外,教师还应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思想方法的形成处、思维碰撞的关键处引导学生反思。 在教学时,安排一个或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反思,将生活经验与所学新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新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观察用七巧板拼成的小船,想一想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只小船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成的,从而理解组合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和,而这只小船的面积就是这个梯形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和。 抓住需要通过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新知的机会让学生反思,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同化和顺应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同时得到“鱼”和“渔”。例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回想商不变性质,用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在本质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建立这种类比能够使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本质内涵有较清楚的认识,不但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知,而且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2.掌握反思方法。 教师应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例如,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更正”等等,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反思方法。 在解决某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寻求思维规律。例如,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如下一道题让学生练习:“同学们植树,四年级同学种25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20%,比六年级少种40%。(1)五年级同学种多少棵树?(2)六年级同学种多少棵树?”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讲评后,教师问:“我们解答这道题后发现什么?”学生答:“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具体量;通过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已知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列方程解答,用x代替未知的单位1的量,即x(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具体量。”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完全相同,都是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具体量,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只是第二个问题是把未知数用x代替当成已知数。这样,学生获得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讨论自己对学习的态度,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该如何达到这些目标。通过自我评估的过程,学会该如何评判自己的功课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满意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估应当是正常教学的一部分,一节课中可进行多次,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进行,使教学过程与评估过程同时进行,及时测查出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估内容不仅包括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获得,还应包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过程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真实水平。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启发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3.培养反思习惯。 让学生在数学交流、撰写数学反思日记、建立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反思。 在教学中,讨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及进步状况。同时指导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快速地记下头脑中闪过的想法或者思维片断;描述整个学习的思考过程和情感态度,如对一个法则的分析、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释等;描写自己的兴趣、学习上的进步、自己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评价同伴课上的表现等等,从而获得有关学习过程的大量信息,调整、纠正自己的认知活动。可使用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收集那些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进而进行反思,调整并改进自己的学习,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师、家长的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估。比如,课堂行为表现的反思记录;最满意的作业;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策略;写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各种的荣誉与奖励证书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适时反思自己的成长情况,如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等,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行反思,成为自律学习者。 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并且贯穿于课的始终,从而使学生通过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反思中成长。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论文百事通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离不开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一、激发反思动机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设计了“量一量”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身边喜欢的一个物体作为工具,去测量课桌面有多大。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汇报:生1:我用数学书摆了一下,桌面有6本书那么大。生2:我用手掌量了一下,我的课桌面有24个手掌那么大。生3:我的桌面有10个铅笔盒那么大。学生间互相争执,相持不下,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同样规格课桌面的大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冷静下来进行反思。经过反思,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同一个面积,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就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虽然这些结果都正确,但给我们确定物体表面的最终大小会带来不便,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接下去的认识“平方米”及“平方厘米”等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巧设情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二、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数学教学走到今天,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回忆、总结,以便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上来。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学习新知识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推导时是怎样操作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学习新知识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反思能力。三、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1.相互反思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因此,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巡视,针对不当的结论应提醒学生适时反思。2.自我反思(1)自我提问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其他方法做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