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三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汇编试题一、填空题1、绝对值等于3.5的有理数是_。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36,这个数是_。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80340,应记作_。4、若3ab2和-2anbm是同类项,则m2n=_,n=_。5、若 = a,则a是_。6、已知:2.432=5.9049,那么2432=_。7、n为自然数,则(-1)2n+(-1)2n+1=_。8、绝对值小于3的非负整数是_。9、若+(4-y)2=0,x2y=_。二、判断题1、零是最小的有理数。( )2、 -(x-y)2与3(y-x)2是同类项。3.14-的绝对值是-3.14。4、a是有理数,则3aa。5、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正数。6、-的倒数的相反数是1。7、0.050020有五个有效数字。8、若ab0,则a0,b0。9、x与-3的差是x-310、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11、整数一定是自然数。12、正数、负数和零统称有理数。13、若a与3a互为相反数,则a=0。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绝对值小于它本身的数B、有相反数小于它本身的数C、有倒数小于它本身的数D、有平方小于它本身的数2、如果=1=1,则a满足( )A、a0 B、a0 C、a=0 D、a13、已知方程(m+1)x=m-1的根是x= -3,则m 的值是( )A、 B、-2 C、2 D、-4、长方形的一边是2a+b,另一边是a-b,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a+b B、5a+2b C、10a+2b D、以上都不对四、计算1、602、+3(-6)+3、-11+8(-2)2-(-4)(-3)+81234、-0.25(-.7524-2答案一、1、3.5,-3.52、6,-63、8.0341044、4,15、非正数6、59.0497、08、0,1,29、 二、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三、1、A 2、A 3、B 4、D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四、1、02、23、-3“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2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