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并理解词语。3了解司马迁,理清文章思路。【活动方案】活动一:“三问”课题1读课文题目,思考:司马迁是谁?史记是什么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组内讨论,推荐小组发言人。3全班交流。(认真聆听,相互补充。)活动二: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着给生字组词,理解生字意思。思考、辨别书后第3题括号内外词语的异同点。2组内讨论第题。3全班交流第题。活动三: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组内交流,将最好的标题写在小黑板上。3全班汇报,相互评议。【检测反馈】1读一读,写一写。入狱 酷刑 泰山 隶字耻辱 游历 耗尽 呼啸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飞来横祸 ( )凶暴,不讲理;不顾情理;意外的。(2)临终之时 ( )将要,快要;挨着,靠近;照着字画模仿。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一:“三问”课题1读课文题目,思考:司马迁是谁?史记是什么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组内讨论,推荐小组发言人。3全班交流。(认真聆听,相互补充。)活动二: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着给生字组词,理解生字意思。思考、辨别书后第3题括号内外词语的异同点。2组内讨论第题。3全班交流第题。活动三: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组内交流,将最好的标题写在小黑板上。3全班汇报,相互评议。三、检测反馈注意请学生提醒:1某些字的笔画2“横”的读音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课前准备】反复用心地读课文,把读书的感受(可联系资料)写在书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司马迁 、发愤著书的精神。3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活动一:了解司马迁写史记1轻声读课文 ,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试着概括。(2)司马迁怎样写史记的?划出句子。2组内交流:(1)先概括讲一讲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再交流相关语句。(2)司马迁是这样写史记的: 。3班级展示。 活动二:体会司马迁 “发愤”写史记1自由读课文第3节,想一想: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读一读相应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想像司马迁写作的情景。2组内交流:(1)先简要回答问题,再读句子,然后紧扣关键词谈体会。(2)将自己所想的场景说出来。3班级交流。活动三:感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创奇迹1.用心读一读第4节。2.联系1-3节有关“司马迁写史记”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并说一说理由或朗读。【检测反馈】复述课文(友情帮助:按以下顺序,自由接力)。写史记“发愤”写史记写成史记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深入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活动一:了解司马迁写史记小组汇报: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试着概括。 1想为“古代英雄”写一部史书。2父亲临终嘱托。 3李陵之祸受刑。交流:1、想为“古代英雄”写一部史书。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 2、临终嘱托:司马谈为什么“泪流满面”?( 这满面的泪水中有痛苦,有遗憾,有无奈,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交代。) 朗读:把“千万”重读 。 这里的“千万”你为什么读成重音?说说你的理解。(作为史官的司马谈深知,司马迁接任他的职务在朝廷为官,什么样的事情都会遇到。他可能会春风得意得到皇帝的宠爱,也可能会遭谗被贬。“千万”暗含着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写这部史书。)在这临终嘱托的“泪流满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史官至死不渝的追求。在这临终嘱托的话语中,有任务的转交,更有理想的传递。读“司马谈临终之时”引读这句话。 这里为什么用“嘱托”而不用“嘱咐”?( 而“嘱托”是告诉别人“任务”,有“托付”的意思。因为父亲把写一部史书的任务交给司马迁去完成,有委托重任的意思,所以用了“嘱托”。)后来,子承父业。司马谈死后两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职务,任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这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他发愤写史记的?(指名一生读) 交流体会 “牢记”“每天”的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勤奋努力)活动二: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过渡: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但这,没能阻止司马迁的写作!他反而更加“发愤”了!走进活动二。(一)交流: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飞来”了怎样的“横祸”?(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补充介绍资料听到这里,你有什么话说?是的,司马迁很冤。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司马迁最初的表现是怎样的?他“悲”什么?(为自己遭受到的奇耻大辱而悲伤、痛苦)他“愤”什么?(对汉武帝专制、残暴的愤恨、愤怒。)这里为什么用“残生”而不用“一生”?几年以后,司马迁在谈到这次宫刑给自己带来的耻辱与痛苦时,曾经说(出示以下语句,老师先读句子语段后说语义。)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但后来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什么意思? 现在既遭受了极辱又未完成史记,死了毫无价值,微不足道。这个时候,司马迁想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定要让它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连用两个“一定”,连用两个叹号,语气强烈,决心之大。谁来读出那种矛盾后的决心。此时的生命已不属于他个人,属于父亲的遗嘱,属于史记。“他想:”(引读司马迁所想之句) 司马迁的身体已经成为史记的身体。司马迁可以为了个人的尊严去死,但史记不能因为个人的尊严而废。“ 他想:”(引读司马迁所想之句) “想到这里,” 引读本段最后一句话:(二)交流:想象司马迁写作的情景。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大家正在树下乘凉,他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别人正围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在昏暗的油灯下,司马迁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读第2节相关句子)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 (读第3节司马迁心里想的话 )活动三:感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创奇迹过渡:汉武帝借李陵事件戕害了司马迁,改变了司马迁的人生轨迹,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生交流:13年 52万字 毕生心血师(补充): 1它是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和热血铸成的。2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确立了从黄帝作为我们文明史的开端。3.它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这就是司马迁创造的中国史学著作的纪传体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历史。4它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内容丰富精当,使得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能对自己祖先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如果不是司马迁,我们今天就不知道孔子的一些经历。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有不平之气,有批评之语。如写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写他招揽贤才、终成大业的同时,也写出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这些都可能给他带来的生命危险。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他为史记而生,为史记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写出了史记,在于他坎坷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胸怀大志、矢志不渝、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等精神。三、总结与拓展1.让我们记住司马迁,学习他的精神:出示:( )的司马迁2.让我们铭记司马迁的话,从中得到启迪: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3瞧!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史记,鲁迅这样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鲁迅先生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绝”什么意思?( 独一无二)“史家之绝唱”主要称赞史记在史学史上不可超越的地位;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无韵之离骚”主要指史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来自史记。所以,司马迁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4。你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四、检测反馈过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令我们动容。复述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发愤精神。复述课文(友情帮助:按以下顺序,自由接力)。写史记“发愤”写史记写成史记总结: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不仅来自完成父亲的遗愿,还有古之圣贤的榜样激励。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都是司马迁心中的英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人历经磨难仍奋发有为,遭受打击仍追求理想,忍辱负重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无愧为民族的脊梁。司马迁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员。今天,读着写他的文章,就想起他这个人,想起他的坎坷经历,想起他的忍辱负重,更想起他的风骨与人格。补充资料: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是一位杰出的人士。李陵以5000步兵与匈奴大单于的3万骑兵交锋,结果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投降。听到这一消息,汉武帝震怒,非常生气。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就站在汉武帝的身边,他看到汉武帝这样生气,为了宽慰汉武帝,同时也为李陵开脱,对汉武帝说李陵转战千里,杀贼已过数倍,箭尽稻尽,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还是会效忠朝廷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