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二,个体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三,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三、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特征一,人本主义所持的态度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的关注;二,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是摈弃医学模式的,不把来访者当做患者,而是平等的主体对象;三,治疗作用:仅限于当前的人体验和感受;四,注意的重心是放在病人的现象学世界上;五,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成功的标志是病人态度发生改变真实体验自己的情感;六,治疗模式的动力基础就是相信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趋势。七,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关心的问题是人格改进,而非人格结构;八,人本主义治疗模式适用于各种患者(来访者)。四、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主要技术一、是真诚交流的技术。它要求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进行真诚、平等的主体间交流;二、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要求工作者要对案主进行无时无刻的尊重和重视,这是促进患者心理积极转变的必要条件;三、是共情的技术,即要求社工与案主实现情感共通。五、 案例分析 (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小林,女,22 岁,某大学四年级学生。 在毕业离校前一个月服安眠药自杀, 被室友发现,送医院抢救,自杀未遂,由辅导员和室友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小林父母在其 5 岁时离婚,后随母亲寄居在其姨妈家。姨妈一家人生活很严肃, 虽在经济上资助她们, 但很少和她们有更多的情感的沟通, 来访者常有一种寄人篱下、 受人施舍的屈辱感。 在来访者 8 岁时, 和妈妈搬出姨妈家,两人单独过活,她的这种执拗使姨妈家又气又无奈, 关系变得较疏离和冷漠。来访者 9 岁时妈妈爆发抑郁性精神病,后来稳定,很少复发, 但常常会歇斯底里地向来访者乱发脾气。来访者虽心里感到很委屈, 但知道母亲不容易, 也常常是忍了又忍。考上大学后,家里没人照顾母亲, 来访者在学校旁边租房将母亲接到身边, 边学习边打工,还照顾母亲,但常常会受到母亲的无理取闹和无端辱骂。所有这一切,外表坚强的她往往忍受了下来,从未让同学知道自己的事情,而且担任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性格外向,朋友较多,很有能力,也很开朗豪爽。毕业实习期间来访者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家在省城的公司做文秘。工作干得很好,因此得到了公司的留用。后来公司决定让她熟悉一下销售业务,让其搞营销,她觉得自己最不愿意求人,不擅长,不喜欢,没信心做好,但又担心公司因此解除与她的聘用合同,又不好拒绝,所以内心很矛盾,心情很沮丧。在这个时候,她回到学校, 想暂时放松一下, 自己特别想找一个依靠,于是向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个同学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没有料到该同学会断然拒绝。这一系列的不如意, 使她。感到无助、沮丧和无边的绝望 “太累了, 好想休息一下,”但是不能,只有死,才可以彻底摆脱这一切,彻底放松。她给自己的母亲、那个男孩、 她的两个要好的朋友分别写了信或遗书,吞下了安眠药。(二) 、目标评估人本主义疗法认为,人都有两个自我,经验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自我感受,即真实的自我。 后者则是个人对 “应当是 ” 或 “必须是 ”等的自我概念。二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而小林的这两个自我产生了冲突,因此我们建立以下的治疗目标:创造一个治疗性的氛围, 以帮助小林发现真正的自我, 从而远离虚假的自我, 真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使小林逐渐对自我体验的开放而非压抑。协助来访者小林逐步走向自我实现之路,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坚实与丰盈。( 三) 人本主义疗法对当事人进行干预的过程和要素1、信任接纳,建立关系尽最大可能, 不带任何假设和猜想,用开放的、全新的视觉和听觉关注她。 目的是创造一种信任、 支持、 安全的氛围。 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小林会感到受关注以及对她的接纳和理解, 她就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并从体验中学习, 且能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东西,使她的生活显露积极和希望。2、 正视感受,面对真我 小林在开始并不是分享她的感受, 而是讲一些外在的东西。她认为问题在于外部, 母亲的无理取闹, 公司老板的不合理安排,男友的绝情。 但是在充分的接纳理解、 同感和真诚的回应和反馈中, 小林逐渐感受到温暖、 安全和充分的信任,进而去掉了防御,开始触及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咨询师面前开始能够表现自己的恐惧、 焦虑、 愤怒和那些她认为太消极的以至不能纳入自我结构当中的感受。 最终她能够更少地歪曲事实, 更多地表达那些以前没有表达过的感情,并且沿着对她的经验更加开放的方向前进。 逐渐的,能够和她们所感受到的保持联系, 而极少需要歪曲或否认这种经验。真实的生活, 真正有效地有力地把握自己的人生。3、 整体联动,人文关怀 来访者事发后, 我们实行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紧急预案, 第一时间, 对来访者实行 24 小时监命价值关怀护,并从三楼宿舍调到一楼。 各级领导都多次去看望她,人本主义疗法特别重视和强调一种真诚温暖信任的咨并给予来访者精神和物质等帮助; 同时我们还千方百计找访关系到来访者早已不联系的唯一的亲戚她的姨妈。姨妈家表哥表姐的到来和对她的关心,化解了多年来小林对他们的无解,同学朋友们的日夜陪伴,公司老板的理解等,无疑都是来访者走出自毁绝境的动力。来访者说“我整个是被暖出来的”,一个暖字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髓和功效。4、 咨询效果来访者从自杀绝境中走出,接纳真正的自我;获得友情、亲情,感受到温暖和社会支持;对人增加了信任和理解,更加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四) 、其他治疗方法及比较1、 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不合理认知进行矫正,并提高患者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杀倾向或自杀意念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时间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2药物治疗:只能减轻产生自杀念头的抑郁症状。但结合心理咨询效果较好。3、 精神分析疗法:了解患者的情感生活的重要线索,并引导患者了解自己的无意识,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效果较好。4、电痉挛疗法:以一点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对重度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但容易导致意识混乱和记忆丧失。治疗自杀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有很多,但这几个效果较好,一般认为,精神分析治本,人本主义相关疗法完善个体心理支持系统,指标。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