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大良环城小学冯志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小学教学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生机、灵性与活力。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们已经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应用广泛,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多数合作学习交流在于形式,缺乏实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呢?一、组建好合作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全面考虑,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由一人小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以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组建后,教师应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每个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另外,当小组合作走上“正规”后可采取轮流担任组长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提高和发展的机会。二、关注好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教师认识上有偏差,引导不当,在新课程的数学课程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瞬间活跃起来,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而教师则站在一边,若无其事,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开始几乎均举手,随后减少,最后是几位优等生的表演。而大部分中等生、后进生却成了交流的听众、讨论的旁观者、合作的可有可无的看客。这种缺少必要的教师指导,缺少师生间的真情互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实际是小组对弱势个体的进行的排斥,而不是帮助辅导。如此哗众取宠的小组合作交流成就了优等生主宰其所在的学习小组,而忽略了弱势学生“能行”的积极期望。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相互间的喜欢和关爱、成员的相互支持和鼓励;更没有给学生带来理智上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思维上的碰撞。这种放任自流的热闹合作场面实质上忽略了对数学本质的追求。三、把握好合作时机.从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小组学习不再成为摆设,最重要的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1.在学生独立思考或解题遇到障碍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贴近学生经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自主探索。当学生在独立学习和解题时,会遇到似曾相识,但又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这时学生往往希望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得到验证,也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时安排小组合作交流才会成功。如:“观察物体”这节课中,关于形体、,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人。在学生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长方体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正方体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每次最多看到的面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时,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用这种方法学习,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2.在学生独立操作无法完成时或无法归纳总结规律及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去发现、探索、总结规律和概念,这往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巩固了合作学习的成效。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时,给每个学生其中一样材料(大米、水、圆柱体量杯、圆锥体量杯、天平、土豆等),学生个体往往束手无策。此时,他们会寻求与他人合作,并且意识到合作中操作的圆柱、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四、发挥好学生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五、设置好合作研讨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当某种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时,学生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才会乐意参与某种活动。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合作的一种需要时,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乐意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合作。曾经听过一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课,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至今让人难忘。在这节课上,任科教师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的情况下,让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出小组中的一个长方体的物体的表面积(这个长方体的物体是学生在前一天晚上搜集到的)。这时候,小组共同测量同一个物体,并要将这个物体的表面积在短时间内测量并计算出来,成为学生共同合作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答案,成为学生共同合作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话音刚落,各个小组中的同学就迅速聚集到一起。有的小组一些同学负责剪开长方体的纸盒,一些同学负责测量,一些同学负责计算。很快,这些小组的计算结果就出来了。听课教师看到小组成员间默契的合作也为之叹服。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根本不注意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合作价值,在课堂上经常听到“小组讨论一下”的话语,而内容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教师是不追究的。满堂的小组合作只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根本没有经历思考讨论形成共同答案的过程。小组合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总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将对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