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难点的突破 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刚学物理时,由于新鲜、好奇,多数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知识的加深,爱学物理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物理难学是一个共性问题,主要原因是: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直接接触的不多,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有些衔接不上,在认识上会出现障碍,对学生来说物理存在着难点,这样便会产生难学的感觉。为了突破物理知识的难点,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寻找好的途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物理知识难点的形成原因很多,那么如何突破知识的难点呢,下面简单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一、明确教学难点的内涵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师感到难以处理的内容,而这些难点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所以,突破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的形成,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如教材原因)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思维和心理障碍(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主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去寻找难点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排除。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难点往往也是教学重点。二、明确产生教学难点的原因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点,要克服难点,必须先找出形成难点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化难为易。一般说来,难点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充分造成难点物理学内容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一环扣一环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续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例如浮力一章在研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浮沉条件时,就需要联系和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涉及到的知识有密度的概念,重力 ,二力平衡和平衡条件,压力和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等。学生在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时,常常由于前面某个环节上的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使浮力的学习受到了阻碍,从而形成难点。2、前概念的干扰造成难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运动变化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学生天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的获得有关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根据自己的这些已有的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形成的看法。它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前概念反映的不是现象的本质,它会对学生接受科学的物理知识造成一些障碍。例如在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经验观察到一辆静止的车子,用力推它以后就动了,停止施力车子就会停下来。于是学生便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些表面现象严重干扰了学生对物理学中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的学习。又如关于浮力的知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轮船、木块、皮球等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从而认识到物体受到浮力,而对在水中下沉的石头、铁块也受到浮力就不易理解。再如关于做功的概念,物理上规定,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和日常生活中的做功、劳动是不同的。一个人提着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生活经验表明,提着一桶水走路会累得筋疲力尽做了功,但从物理角度讲,这种情况根本不做功。这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以上这些例子,是因为学生受先入为主的前概念的干扰,对物理现象想当然、习惯性的按错误的生活观念进行判断,妨碍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巩固,从而造成难点的出现。3、知识的负迁移造成难点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等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时起消极的干扰作用,使后继的学习产生了困难,这种现象叫负迁移。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使学生对相近、相似知识的辩别越来越困难。如:人用力推大木箱,虽然很用力,但没推动,此时多数学生会根据已有二力合成的知识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认为是推力小于阻力造成的。再如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即认为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错误观念在学生学习物理以前就已经形成,尽管学物理时再三告诉他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是在具体问题,学生的思维定势仍然在起作用。从而使许多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惯性的概念。4、相近物理知识混淆造成难点有一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某些相似或联系迷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影响到后续课的学习,形成教学难点。例如全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V排,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为P=g h,两个计算公式很相似,容易混淆。而且浮力和液体压强有某种联系(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差),因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的学生常常用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来计算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而且总是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浸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又如对重力和压力的关系理解不透,学生往往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再如热能与热量,概念非常相似,但意义不同。5、将物理公式数学化来理解造成难点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新课标中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假思索的死套公式,从而造成思维的障碍,形成知识的难点。如密度公式=m/v,学生往往理解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而实际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仅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而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类似的还有比热公式:C=Q/mt、电阻公式R=U/I、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等等。6、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直观性较差,而思维过程复杂,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造成难点: 物理中有些概念和规律,学生往往缺乏“亲身体验”和“亲眼所见”而持怀疑态度,这样就会形成知识难点。如在讲电磁学时,对于磁场的存在,讲电学时电流的存在,讲扩散时分子的不停运动等等。这些现象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以前更没有感知过,对其存在持怀疑态度,学生更难接受从而形成难点。 7、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要求过高造成难点: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是,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即从有代表性的感性事物入手,归纳出它的本质特征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规律。初中物理的绝大部分的概念和规律都是这样的得到的。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相同的内容换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不好接受。这显然是由教学方法不当而造成了难点。教学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也会增加不必要的难点。例如浮力的计算,现行教材要求并不高,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由相当的难度,因而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一般不宜超过课标的教学要求。三、寻找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1、针对因相关准备知识不充分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难点,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讲一些有关的预备知识,用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切忌不要生搬硬套,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负担,例如学习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时,为帮助学生区分连接方式的不同,可让两个学生用双手的相握来理解串并联。这样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2、针对因前概念的干扰和知识的负迁移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 针对思维定势造成的难点,我们老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思维规律,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物理现象。可采取如下的几种方法:一是讲解易受生活经验影响的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用一些生动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给学生以更强力的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消除;三是加强知识训练环节,反复纠正,加深理解。例如:在讲人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行走时不做功之前,对功严格定义,关键词要重点突出。强调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而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这种情况虽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人无论走多远都不做功;在讲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时,多数学生都会有推力小于阻力的错误结论,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情况来分析,木箱没推动说明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推力和阻力一定大小相等;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也可以逆向思考,如果推力小于阻力,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假如推力向东,由于阻力大于推力,那么木箱将会向西运动,这时我们不用再讲,学生自己也会认识到他的错误了。3、针对因相近物理知识混淆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 针对因相近物理知识混淆造成的难点,教师讲解时要进行透彻的分析,重点讲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1)相似的公式要理解意义,每一个物理公式表示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不仅仅是字母的单纯关系,如:P=g h 表示密度为 ,深度为h的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 F浮=gV排则表示物体浸在密度为 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为V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记住公式,不再混淆。(2)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如对重力和压力两个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以纠正(如向墙上按图钉的例子),从它们产生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使概念深化。这样对概念指出了区别,才能突破知识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4、针对因将物理公式数学化来理解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因将物理公式数学化来理解造成的难点,一是要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二是要明确公式的来龙去脉,增加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物理意义上的分析,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三是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哪些是相关因素,哪些量是无关因素,获得科学的认知。如:铁的密度,不管一个铁块怎么分割,其质量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此比值即密度也就不会发生变化。5、针对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直观性差,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可以利用实验的直观性,来增强规律和概念的可信度。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是否真正存在,通过一个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几个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让小磁针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后,便会看到小磁针静止时,南北极方向发生偏转,不再指向原来的南北方向,而且有一定的规则。学生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没有条形磁体时,小磁针自由转动以后,总是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现在情况不同,说明小磁针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一定是条形磁体产生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便是通过磁场产生的。这样学生才会打消怀疑,这样用实验的直观性可以突破知识的难点。6、针对因教学方法不适合,教学要求过高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 对于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初中学生刚学物理,对很多内容都只是初步了解。针对这样的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重点应在引导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由探究而掌握现象、规律,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要求掌握的内容学好,切勿感情用事,认为初中物理内容简单,任意增加一些不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