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一分童趣,少一些错误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 年第 153 期 【摘要】简便运算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 的运算律教学偏向公式化、机械化,造成学生在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始终没达到期望值。笔 者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运算律的教学应基于儿童本位视角,多 增添一分童趣,以有趣、熟悉的情境,幽默、拟人化的描述,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各种运算律的特征和本质,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减 少简便运算常见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儿童本位;简便运算;运算律 简便运算是计算策略多样化和最优化的体现,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训练和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学生在四年级逐步学习和应用四则运算的各种运算律,但到了六年 级,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在简便运算过程中出现能简便的没简便、不能简便的乱简便等错误,说 明学生的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始终没有达到期望值。为什么?一是由于运算律的教学还是偏向 于公式化和机械化,教师在学生还没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总结字母公式和对应习题操 练,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二是受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局限,学生学习了 5 种定律、2 种性质之后, 对这些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有混淆的,特别是在运算律的变式运用上,分不清该指向哪一种 运算律,甚至是乱套、自创运算律。 对症以上两个原因,笔者认为,运算律的教学更要基于儿童本位,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运 算律的特点,用儿童的语言和形式去描述运算律的应用,让运算律由公式化的字母 ABC 变成 生动有趣的情境或者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让简便运算成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思维体操。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数学课程标准 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 见,只有儿童本位、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 站在儿童的视角,笔者把抽象、复杂的简便运算律演绎成一个个特定的富有童趣的情境, 以幽默的语言、拟人化的描述,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运算律应用的理解,有效地 纠正了简便运算的几种常见错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一、有趣、熟悉的情境加深运算律的理解,走出误区 北师大教材运算律教学的编排结构是从某一特定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在 不同的算式算法之间发现运算的规律,再通过观察、列举、验证等发现一般规律,这样的编排 体现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建模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材选定的情境并 不试特别熟悉或特别感兴趣,再加上教师往往更重视最后搬出公式、结论的过程,这就弱化了 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运算律的效果了。 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析,赋予每一个运算律特定的有趣的情境,对加强学生对运 算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笔者让学生用熟悉的一个生活情境去理解加法交 换律 a+b=b+a,学生以师生总数为例说到:教室里有 44 个学生和 1 个教师。总人数等于学生 人数加教师人数,或等于教师人数加学生人数,教师和学生人数位置交换,但加法算式的结果 都是相等的。这样,既是从加法的意义去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更是以生活的实例去诠释 这一运算律,便于深刻理解和运用。 但是,在学习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后,学生就容易在同级运算中迷失方向了。认识交 换律之前,同级运算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学习交换律之后,学生就以为可以随意 交换算式中各数的位置了。比如,像 75-46+25、36254 这样的算式,不少学生会简便计算 成 75-25+46、36425。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完全理解交换律的适用条件和算式特征。针对这 样的错误,笔者创设了推行李的趣味情境:在同级运算中,各个数的位置也是可以交换的, 但是它们前面都有自己的行李(符号),所以在交换位置的时候,要把各个数前面的行李一起 带走带符号搬家,要不然行李和主人就对不上了。通过这样具体的、有趣的情境,让学 生对同级运算的交换律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减少了常见的错误。 二、童趣、拟人的描述活化运算律的应用,提高技巧 乘法分配律在小学的简便运算考查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变式也最灵活。因此,如何让学生 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成了教师提高学生简算能力的突破口。很多教师为了让 学生更好地识记乘法分配律,把数字拟作成活生生的人,比如在学生通过多组算式发现了乘法 分配律的特征和规律,并得出了 ab+ac=a(b+c)这样一个字母表达式后,教师就会编上一 个拟人化的识记口诀: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等同于爸爸和妈妈都爱我。把抽象的数字、字 母拟作成为身边熟悉的人物,而且带着情感与情境,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印象,也 就更便于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