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窦娥冤教案1教学目标 1、 常识:古代戏曲知识、元杂剧知识、关汉卿、与课文有关的剧情; 2、 了解清晰的情节结构; 3、 艺术借鉴: (1)语言上的口语化、抒情性、音韵美; (2)艺术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4、 人文素养:理解主旨,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 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赏析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究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常识:古代戏曲知识、元杂剧知识、关汉卿、与课文有关的剧情; 2、了解清晰的情节结构。 教学程序 一、复习古代戏曲知识 我们已经自学了短文古代戏曲鉴赏,现在检查自学效果: 1、何谓戏曲? 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 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2、何谓戏曲语言? 以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例说明之。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独白、对白、旁白、带白(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方面的提示。 3、怎样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 (1)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不仅要理解其语意,注意其修辞特点, 而且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认识其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要注意其通俗性、口语化。 (3)要注意其抒情性和音韵美。 曲词的抒情性常常是通过修辞方法的使用表现出来的。 曲词的音韵美很复杂。可在曲词中加衬字,以加强声情和补足语义。曲词常有赘韵、重 韵,赘韵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地方用韵,重韵是在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曲词中常用对仗,有隔句对、联珠对、重叠对、首尾对、衬字对等等。 4、怎样鉴赏古代戏曲的艺术手法? (1)注意浪漫主义手法。古代戏曲往往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引人入胜。 (2)注意借景抒情手法。古代戏曲继承了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的艺术传统,并结合戏剧的特点,使写景抒情成为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5、中国古代十大悲剧: 窦娥冤 元朝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精忠旗 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 清朝李玉 桃花扇 清朝孔尚任 汉宫秋 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 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 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 清朝洪升 雷峰塔 清朝方成培 6、中国古代十大喜剧: 救风尘 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 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 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 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 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 明朝吴炳 玉簪记 明朝高濂 风筝误 清朝李渔 二、元杂剧知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 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 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 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见上) 4、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三、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四、剧情梗概 自读文注1: 书生窦天章要进京赶考,因欠蔡婆的高利贷,被迫将7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17岁成婚,不料两年后就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出城索债,债户赛卢医为了赖债要害死她,被流氓张驴儿父子解救。张驴儿借机赖在蔡家,逼迫蔡家婆媳俩嫁给他们父子,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以胁迫窦娥就范,不料反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于是嫁祸于窦娥,告到官府。贪官桃杌将窦娥屈打成招,问成死罪。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一一应验。后来,窦天章做了高官,复审此案,替女儿报了冤仇。 五、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略)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戏曲是如何展现激烈的矛盾冲突的。 分工为:窦娥1人、监斩官1人、刽子手1人、蔡婆婆1人、其他同学舞台说明及科介。 六、了解清晰的情节结构 全文可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归纳段意。全文共10个曲牌,分别包含在哪个部分里? 部分起止 段意 概要 详说 曲牌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 押赴刑场 (怨) 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 【端正好】【滚绣球】 二“刽子云”至“负冤衔屈” 婆媳诀别 (悲) 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 【倘秀才】【叨叨令】 【快活三】【鲍老儿】 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 三桩誓愿 (愤)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 场面。 【耍孩儿】【二煞】 【一煞】 【煞尾】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诵读鉴赏 教学程序 一、鉴赏第一场 分角色朗读,回答问题: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滚绣球中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3、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4、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明确: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4、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滚绣球】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表现。 二、鉴赏第二场 分角色朗读,回答问题: 1、这场主要表现了窦娥的什么品质?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2、不惜笔墨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通过婆媳的对白,可以看出关汉卿的语言艺术有何特点? 明确: 1、主要写窦娥的善良孝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了药死公公的死罪,她的死实际是替婆婆顶罪;二是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三是临行前的交待后事,在临刑将死之际,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 2、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这样与窦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满、鲜明;同时善良的被毁灭,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3、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三、鉴赏第三场 分角色朗读,回答问题: 1、窦娥发了哪三个誓愿?目的是什么? 2、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可剧中一一应验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第一场指斥天地,这一场祈求天地,前后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 4、“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句话有何作用? 5、“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 、“六月飞雪”,希望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同时“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不染。 、“亢旱三年” 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2、其实,这正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3、两种说法均可: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其实都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4、“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