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佩衡医案作者:吴佩衡2007年12月24日较目录1. 太阳伤寒表实证42. 小儿急惊风(一)43. 小儿急惊风(二)54. 小儿慢惊风55. 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66. 瘟疫病燥热内结证67. 瘟疫病阳明燥实证78. 瘟疫病阳明急下证89. 瘟疫病热盛逼阴证910. 瘟疫病热深厥深阳极似阴证911. 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1012. 瘟疫病小儿热极抽风证1113. 瘟疫病狂汗1114. 瘟疫病战汗1215. 春温病表寒里热证1316. 春温病阳明经热证1317. 春温病少阴热化证1418. 春温病冷水治愈案1419. 暑证(一)1520. 暑证(二)1521. 赤痢1722. 小儿时疫痢(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疾)1823. 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1924. 秋燥1925. 燥咳1926. 寒疟2027. 阴证误下救逆案2028. 伤寒病少阴寒化证2029.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一)2330.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二)2431. 伤寒病少阴阴盛格阳证2632. 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2833. 少阴头痛2934. 少阴咽痛3035. 厥阴证(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急性严重型肺脓疡)3036. 胁痛(肝炎肝脏肿大疼痛)3237. 阴瘅证(慢性胆汁性肝硬化)3238. 肝水肿(肝硬化腹水)3339. 胸痹心痛3440. 脘腹痛3541. 虚寒胃痛3642. 呃逆3743. 气虚便秘3844. 蛔厥腹痛(胆道蛔虫证)3845. 痰饮咳嗽3946. 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3947. 哮喘4048. 虚劳咳嗽4149. 童子痨4250. 肾水肿(慢性肾炎并腹水)4351. 石淋(肾结石虚寒证型)4452. 厥阴病缩睾证4453. 寒闭(误服蚕砂酒引发危证)4554. 经闭4655. 经行血崩4656. 经行血崩及口鼻出血不止4757. 妊娠胎漏(先兆流产)4958. 半产血崩(流产失血)4959. 产后失血5060. 乳痈(一)5061. 乳痈(二)(乳腺炎)5162. 虚火牙痛5263. 牙龈出血5264. 衄血(一)5365. 衄血(二)5366. 目赤肿痛5467. 小儿目赤肿痛5468. 阴疽核肿5469. 丹痧证并多发性脓疽5570. 痄腮(急性腮腺炎)5671. 风湿关节痹痛5672. 下肢瘀血阳滞疼痛(慢性血栓性静脉炎)5773. 湿疹5774. 脱发5875. 服使君子仁呃逆治验5876. 麻疹过表变证补救5877. 病后体弱出麻疹变证严重6078. 麻疹误服表凉药转阴证6179. 麻疹危证扶阳救逆二例顺证一例6180. 麻疹后转“肺炎”虚寒重证三例6281. 麻疹后邪热灼肺6482. 麻疹后湿热下痢6583. 麻疹后阴虚阳燥651.太阳伤寒表实证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呕、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此系风寒伤及太阳肤表所致。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照仲景法,当以辛温发散以解表邪,拟麻黄汤加味主之。麻黄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夏6克 防风6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津,自行将药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仗,恶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邀余急往诊视,脉来浮紧急促,苔白腻,呼痛呻吟,虽言失治,幸喜表寒症型未变,释明其意,即嘱仍用原方,万不能再去麻黄。经照方服药二次后,温覆而卧,稍顷汗出热退,表邪解,遂得脉静身凉而愈。按:世有畏麻、桂如蛇蝎者,以为其性温而易伤津化燥,不知表寒实证无麻黄之辛散,何以开发腠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阳温经而散寒?不畏邪之伤于人,而畏药性之辛温,实为姑息养奸之弊也。盖用药不在医家之喜恶,而在于审证之明确,有是证用是药,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易变化莫测。阳热偏胜者,辛温固不宜用,营血不足,里虚内伤等证,亦不宜汗。倘确属寒邪束表之症,当用而不用,反以清凉苦寒抑其热,势必助邪伤正,表寒不解,热势更张,斯时宜以麻桂等剂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切勿坐失良机而至表邪传里为患,此乃祛邪即所以扶正之法也。麻黄开玄府,通达腠理。桂枝辛温通阳,助其疏泄。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甘草保中气而生津液。方药化合,专发太阳伤寒肤表之汗,效如桴鼓。然服此方,一、二碗后,覆卧得汗即可,不必尽剂,更勿令其大汗淋漓以致伤津而耗气。俗云“方是死方,法是活法”。 2.小儿急惊风(一)柯某之长子,年一岁半,住云南省昆明市原铁道分局。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嫩,不耐风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惊风证。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仲景桂枝汤主之,使中于太阳肌腠之邪,得微汗而解。桂尖10克 杭芍10克 甘草6克 生姜10克 小枣7枚加入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得微汗。一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按:此证利在急治,倘迁延日久,别生变故,难以逆料。案内桂枝全方,力量甚足,故效如桴鼓。3.小儿急惊风(二)(风寒误治救逆)朱小弟,生甫两月,禀赋单薄。某日因感风寒而病,身热咳嗽,不思乳食,多啼声。医以清热解表之剂,热不退,发惊惕。又复以追风清热镇惊等法以治之,竞沉迷不乳,体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喘挣不已,痰声漉漉,时作角弓抽掣,奄奄一息。后延余诊之,指纹青黑透关,面唇均含青象,舌白而腻。此为风寒误治引邪入于阴分,阳不胜阴,虚阳浮越于外,法当扶阳驱寒。附片20克 炮姜6克 京夏6克 北辛2克 生麻茸2克 茯苓10克 甘草3克频频喂服,一剂尽,汗出,热退其半,已不发惊抽掣,喘咳减,始能吮乳。再剂病退七、八。去麻、辛,又服二剂后,诸证悉除。4.小儿慢惊风张之次子,生甫一岁,住四川省会理县鹿厂街。1914年3月,患小儿惊风证,病颇危笃,三日来抽搐不已。余诊视之,指纹青黑透达三关,脉沉细而弱,舌苔白滑,面唇青黯,闭目沉迷不省,时而手足拘挛抽掣,乳食不进,夜间发热,大便泄泻绿色稀粪。询及病由,其母述及,患儿始因受寒感冒起病,初有发热咳嗽,大便溏泻。某医以清热解表药二剂,服后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