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3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五角星、剪刀、纸扇、钉子板、皮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来,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吗?再用手摸一摸哪里有角。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课件显示:钟面、剪刀、长方形、五角星。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自己带来的这些物体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2做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每个小组都有多种可做角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感觉你做的角与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样?展示一下你做的角。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做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得到的?(2)课件演示例3钟面图(7时、3时、2时、7时20分)。谈话: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有没有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3)生活中,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课件演示(3时、7时20分)钟面,小朋友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可能有学生用课本介绍的方法,也前能通过数分针与时针之间有多少小格来比较。)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3想想做做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课件展示题目。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1)动手拉扇子、合拢剪子。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2)给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设计意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兴趣。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课后反思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并非易事。本节课我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关注不够,这方面,今后还应作更多的思考,并尝试更好的方法。页码 / 总页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