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时第一课时年级六年级设计理念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在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并灵活解决生活问题,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措施:在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取新知,在交流中对“列举法”、“假设法”进行比较,通过先动手操作、然后交流总结,再归纳出“鸽巢原理”。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巧设悬念 (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通过魔术表演引入,一是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三是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初步理解“至少”的含义。二、合作探究初步感知(一)初步感知1、出示题目:有3支铅笔,2个笔筒(把实物摆放在讲桌上),把3支铅笔放进2个笔筒,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谁愿意上来试一试。2、学生上台实物演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和数的分解两种方法表示两种结果。(3,0)、(2、1)3、提出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学生尝试回答,师引导:这句话里“总有一个笔筒”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不确定是哪个笔筒,最多的笔筒)。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4、得到结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3支铅笔放进2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通过实物演示一是让学生感受用“画图”和“分解数”两种表示结果的方法;二是理解“总有”、“至少”两个关键词;为后面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枚举法(二)枚举法过渡:如果现在有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还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吗?1、二人小组合作:(1)放一放:利用手中的学具把4支笔放入3个笔筒内.(2)画一画:借助“画图”或“数的分解”的方法把各种情况都表示出来;(3)找一找: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了几支,用笔标出;(4)说一说: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支铅笔。2、学生汇报,展台展示。交流后明确:(1)四种情况:(4,0,0)、(3,1,0)、(2,1,1)、(2,2,0)(2)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进了:4支、3支、2支。(3)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的分解”两种方法列举出所有情况验证了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四种不同的情况,渗透了用“列举法”解题的策略,并引发思考,能否找到更为直接的方法,也就是只研究一种情况就能断定“至少数”,自然的过渡到下个环节。二、合作探究假设法(三)假设法过渡: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到“至少数”呢?1、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生众:平均分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4、课件引导小结:这种方法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枝,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个文具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怎样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43=1支1支1+12支)算式中的两个“1”是什么意思?5、引伸拓展:(1)5支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2)26支笔放进2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3)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学生列出算式,依据算式说理。6、发现规律:刚才的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它里面就蕴含了“平均分”,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过程简明的表示出来了,现在会用简便方法求“至少数”吗?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仍然是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思路,通过语言描述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并逐步从直观走向对本质的分析,最终引导学生抽象出算式,找到求“至少数”的简洁的方法。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四)建立模型过渡:刚刚我们研究了铅笔支数比笔筒多1的情况,如果铅笔支数比比笔筒多2,多3呢?1、出示题目:5支笔放进3支笔筒,53=1支2支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至少3支。针对两种结果,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2、小组讨论,突破难点:至少2只还是3只?3、4人边摆边说:先平均分每个笔筒放进1支笔,余下2只再平均分放进2个不同的笔筒里,所以至少2只。(指名说,互相说)4、质疑:为什么第二次平均分?(保证“至少”)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53=1支2支,1+1=2支)这里的1有分别表示什么?5、强化:如果把笔和笔筒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呢?(1)10支笔放进7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1071(支)3(支)1+12(支)(2)29支笔放进9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2993(支)2(支)3+14(支)(3)17支笔放进6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1762(支)5(支)5+16(支)6、对比算式,发现规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7、强调:和余数有没有关系?学生交流,明确:与余数无关,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加1.8、引申拓展:刚才我们研究了笔放入笔筒的问题,那如果换成鸽子飞进鸽笼你会解答吗?9及时练习:(1)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本书。小结:把笔放入笔筒,把书放入书架,鸽子飞进鸟笼都可以看作一些物体放入若干个抽屉。如果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个物体”。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称为“抽屉原理”或“鸽巢问题”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对算式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本环节则增加难度,引入“第二次平均分”,并通过一系列的题型强化,从算式的对比中发现规律,得到“至少数”的求法,并突破难点“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商加1”,并由此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感受其广泛应用。三、鸽巢原理的由来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最早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并运用于解决数论中的问题,所以该原理又称“狄利克雷原理”。抽屉原理有两个经典案例,一个是把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2个苹果,所以这个原理又称为“抽屉原理”;另一个是6只鸽子飞进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2只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巢原理”。数学小知识的介绍,鸽巢原理、抽屉原理的由来,增加一些数学文化气息。四、解决问题1、老师上课时表演的魔术,现在你能解释吗?2、魔术表演利用了鸽巢原理,可以说鸽巢原理随处可见,比如大家熟悉的抢凳子游戏。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3. 随意找13位同学,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4.中国人习惯用生肖,西方人习惯用星座。根据出生日期的不同分为12星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个星座?想一想全班至少有多少个同学星座相同?回归课前,回归生活,通过不同类型题的设计,让学生灵活运用此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五、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通过让学生自己说收获,再次巩固所学知识点。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枚举法: 假设法: 43=1支1支1+12支 53=1支2支,1+1=2支 (4,0,0) (3,1,0) (2,2,0) (2,1,1) 至少数商+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