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市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典型案例 近年来,*省*市以“农业生产智能化、特色产业电商化、安全监管平台化、生活服务便捷化、农技推广信息化”为工作目标,转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了农村物流网建设、提升了农民数字化水平、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逐渐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数据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市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活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一)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深入融合。*市刘猴镇作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以新技术渗透为主导,深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辖区内的*裕山菌业有限公司通过襄阳电信提供的通讯模块,将技术链接到平台,种植农户只需在手机上进行数据设置,即可一键操作,实时监控查看香菇、木耳等农产品的状态;*宏全农牧有限公司智能大棚实现了水帘降温除湿、风机换气,遮阳温控等一键操作。新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能力方面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县级仓储配送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28个,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带动就业12000余人,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5.38%。(三)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服务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试点工作,建成了1个市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运营中心,11个镇(办)益农信息社标准服务站点和50个村级信息网点。以“互联网+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将农业信息服务延伸到乡镇,辐射到村组。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培训、农业灾害预警预报、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销售推介等综合信息服务。二、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助推乡村社会治理有效。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基础数据平台为支撑、以综合治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了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护群众的智慧平台。(一)加快新时代农村党建信息化建设。依托基层网格化服务,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QQ、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详细掌握在职、流动党员的喜好、特点、工作技能,详细党握党员需要什么,想干什么,拉近了党员和党组织的距离,使流动党员由“被动”变为“主动”。疫情期间全市3941名党员干部职工闻令而动、挺身而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第一时间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利用居民微信群,使用统计助手APP,开展测量体温、物资代购、心理服务等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群众生活。相关职能部门也及时推出“网上办”,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提供医疗救助、政策咨询、外出务工等暖心服务。(二)加快新时代农村治安信息化建设。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按照每个行政村在公共区域建成5个以上高清视频监控探头,2019年底,实现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成了村级视频监控系统950个,并与全市频监控共享平台实现联网对接,构建“多维感知、情报主导、立体防控”的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加快新时代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规范化的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村级便民室,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逐步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范围。方便群众办事,使群众不出镇、村(社区)就可办理日常生活中的高频事项;推出“宜医通”APP,实现医院之间信息共享,连接起包括镇、村在内的300多家医药机构,实现了全市就医一网通,患者在就医时四卡合一(就诊卡、医保卡、社保卡、银联卡四卡合一)的功能。三、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利用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形态特有的优势,以新理念、新载体、新内容、新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文化惠民的跨界融合,共享文化信息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一)提升乡村网络文化设施水平。目前已完成85个行政村的宽带光纤化升级改造,对3个未通宽带行政村进行了光纤接入,新增光纤宽带端口共28820个,破解了城乡网络信息的不对的瓶颈;大力实施“农村智能广播系统”建设,覆盖全市11个镇(办),投放音柱1696个,利用市融媒体播控平台及无线覆盖的方式,每天用1.5个小时进行广播新闻类节目。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无线广播播放疫情信息,及时的把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在老百姓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了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提升乡村网络文化丰富内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任务要求,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将生动鲜活的文艺表演、通俗易懂的宣讲、解难济困的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网络展现给广大农村群众,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到寻常乡村百姓的生活;大力推进中国电信“幸福新农村”高清ITV互动电视平台的应用,为广大农民朋友打造全新的电视信息界面,实现“一村一电视台”,为农村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精神文化生活。虽然我市在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信息化硬件设施能力相对不足,信息化软件应用水平不高;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农村信息化人才;三是县级以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试点工作进度,尽早取得成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