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共5312字)摘要: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基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其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探讨,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体系一、引言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产业互联网与工业4.0随之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不断涌起。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直接方式,教育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之初教育改革的起点,一直是教育改革40年的主题与方向1。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最难毕业季”,在这一就业形势下,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很多,相关数据表明2,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在2%左右,但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10%,说明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对此,探讨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二、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教学改革指导理论1.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关联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乔治西蒙斯认为,在网络时代,知识是流动和变化的,就像溪流、河流或管道中的石油一样,并提出了“知识流动”的概念。他强调,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知识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系统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灵活、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知识碎片化学习与理论重构作为互联网上收集和构建信息知识的基本模式,不仅改变了知识本身的属性,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慕课、游戏体验、资源库、专题网站、数据库等形式进行教学3。关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时代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加速知识半衰期的同时,也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4。2.新建构主义理论。在传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时代的两大学习挑战:信息过载和知识碎片化,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一套学习的方法和模型。新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改善信息过载问题,除了使用连通策略外,主体还应学会有目的地选择。选择时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应该从学习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强调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选择他们将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改善知识碎片化问题,要重视学习主体的自我感受,可以采取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零存”用以巩固碎片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再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和吸收,达到“整取”的效果3。(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文献回顾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李旭辉、孙燕(2019)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因素信息进行反复约简,运用DEMATEL法进行识别,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体系有两个级别:A级主要因素包括创新创业研发能力、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B级主要因素影响包括研发环境、研发成果、知识环境、知识应用、实践环境与实践成果5。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范小利、张亚莉(2014)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相关经历或经历,社会环境等6。王慧蕾(2016)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概括为大学生人格特征、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创新创业机会把握能力等主体自身因素,外在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家庭支持、社会关系等微观环境因素,以及就业环境、政策导向、创新创业风险、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等宏观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7。尹杰、许琳等学者(2016)编制了李克特7分量表,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可分为五个维度,即大学生人格特质、创新能力、社会资源、先验知识和创业环境8。综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机和创新创业的外在环境。然而,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一)主观因素1.创新创业主动性。创新创业主动性包括兴趣、理想信念、热情及成就动机等,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想成就一番事业,或大或小,而正是这种成就动机可以推动大学生从主观意识上不断努力上进,从而提升参与创新创业的能力。而在创业过程中,面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挑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动性一旦被削弱,则创业热情很可能会被诸多现实问题浇灭9。所以说,创新创业主动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2.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大学生在建立对创新创业认识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比赛、社团及参加相关活动来实现的。通过这些渠道和方法,大学生可以获得有关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为其将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如果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认识浅显,在创业过程中,市场调研、资金预算、创业计划都无法付诸实践,则势必影响创新创业能力,这表明创新创业认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3.大学生个性与人格。研究与实践表明,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创新创业行为活动之间联系密切。一般来说,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开朗型、积极型、乐观型、思维活跃型的大学生,其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强;个性消极、遇事悲观、习惯于被动应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弱10。4.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如果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较强,人际圈较广,那其创新与创业能力相对较强,因为良好的人脉关系可以良好的孕育创新精神,通过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思考事情也会倾向于从多角度出发,因此创新精神较强;同时,基于广阔的社交圈,在创业过程中可以从中获得的帮助与资源也较多,助力于个人的创业之路,所以创业能力也较强。(二)客观因素1.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大环境。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比如,淘宝店铺免费申请,1000元起的保障金即可开启创业之旅;多样化的网络聊天工具,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人脉资源;多元化资源的加盟企业资源,具有稳定的供货能力,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机遇,也产生了诸多压力和挑战,大学生要想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获得成功,势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与时俱进,这也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促进作用11。2.高校因素。(1)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包括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政策支持等多方面。高校重视和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就更认可和敢于尝试创新创业。除此之外,学校对此给予相应支持,思想层面的创新创业愿景引领,制度层面的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申请,政策层面的创新创业资金与场地的提供等,多措并举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客观上对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教学资源。首先,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人才资源,其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会有所助益12。其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平台,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创业中心等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空间和平台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梦想。最后,富有的合作伙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在校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地方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经验和智力支持,这些人力资源可以全面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四、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举措(一)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为此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三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以应用技术开发转化实践为基础,以实用技术应用和专业知识实践为特色,以高端科技研究和管理为主导,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技术的发展来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实用技术来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实现相互促进。(二)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互联网创业交流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空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在逐步壮大,高校要引进前端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发挥校园教育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创业动机,挖掘大学生创新潜力,加大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互联网+教育”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关注度;增强对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的认识,树立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意识13。(三)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与思想的传播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持续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导师的来源可以多样化,除了专业课程教师或研究生导师,还可以引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校外导师,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力培养既有理论基础,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示范。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并行不悖,通过定期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与真正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学生进行交流,打造先进教育平台。2.发挥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主导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同于社会上其他创新创业群体,他们的主业是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是学校,他们可以无条件信任的环境是教师。教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尤为关键。建立和完善教师创新教育的主导责任,既有利于保证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的责任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启发和归纳,注重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和发现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和创业潜能1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四)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形式有很多种,如“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挑战杯等。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集企业实践、培训、社会实践于一体,多方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如图2所示。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实践与培养过程,并将其置于课堂教学的同等地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开始逐步递进。低年级阶段的假期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机会;对创新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过程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项目获批成功后,积极支持他们争取从学院到学校再到省、国家一级的逐步培育和成熟,这一过程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非常关键。最终,参加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是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的重要平台。整个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离不开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和校企联盟的基础性作用。五、结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存在实践能力差、思维方式保守、创新思维薄弱等问题,在深化教育改革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过程应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始,丰富教育资源、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而通过专业实验、校外实习、校企合作等机制,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 页 共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