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附件2济 阳 县 教 学 研 究 课 题申 报 表 课题类别:综合 类 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涛 所在单位: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2015年3月 济阳县教科室制2015年3月填 写 说 明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认真填写。2.在课题类别一栏,属于学科类的需具体填写学段学科或领域名称,如“高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音乐”、“学前教育”等;属于综合类的,填写“综合”;属于管理类的,填写“管理”。3多人参与研究的课题主要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组织能力等。4. 文字表述清楚,简明扼要。确实需要的,可以附页。5. 填写的内容要实事求是。6. 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其申报资质和研究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然后签署书面意见。 课 题 名 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 题 类 别综合类成 果 形 式教学论文或专题报告课 题 负 责 人 基 本 情 况负责人姓 名张涛性 别男民 族汉出 生 年 月1971年09月 行 政职 务教师专 业技 术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研 究专 长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工作最后学历 专科最 后 学 位无工 作单 位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办公电话84557932手 机 13869137297通 讯地 址济阳县孙耿镇(开发区)中心小学邮 编251402电子邮箱2842238284qq.com课 题 组 成 员 基 本 情 况姓 名专 业技术职称工 作 单 位研 究专 长在 课 题 组中 的 分 工 张涛中学二级教师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计划与落实崔曰磊小学高级教师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材料王翠小学高级教师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查找资料赵敏小学高级教师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问卷调查路海英小学高级教师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学生作业书写习惯教学案例 课 题 负 责 人 的 研 究 工 作 近 况参加课题研究情况课题来源课 题 名 称批准时间担任分工完成时间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2011年3月课题计划与落实2013年5月 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情况论 文 或 著 作 名 称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日 期参 加各 级教 研活 动情 况2010年6月,参加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2010年9月参加济阳县暑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山东省2014年暑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远程研修,并取得2014年小学全员远程研修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校本研修案例成果优秀作业。开 展教 学改 革 情 况对 不 具 有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课 题 负 责 人 的 推 荐 意 见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电话研究专长工作单位邮箱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年 月 日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电话研究专长工作单位邮箱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年 月 日对 选 题 背 景、研 究 目 标 与 意 义 的 简 述 一、 研究背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且重要的意义。二、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研究内容(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对 研 究 途 径、方 法、步 骤 的 简 述一、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二、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5、3),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由张涛负责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区、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2、第二阶段(2015、32015、10),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1)2015年3月2015年4月,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赵敏负责。(2)2015年4月2009年6月,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王翠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2009年6月2010年8月,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路海英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2015年8月2011年10月,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崔曰磊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第三阶段(2015、102015、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其它成果著述结集,申请结题验收。具体总结工作由张涛完成。对 前 期 研 究 情 况 及 保 障 措 施 的 简 述保证措施: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各子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做好协调工作。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3、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工作,定期写出研究报告。4、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6、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全体课题组老师都要积极实施本方案,并在实施中注意积累经验,使之不断完善,以不断走向成熟。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县(区、市)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