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陶瓷读书笔记本书由冯先铭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博读物。本书共分为五编,古代陶器,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隋唐五代与辽的瓷器,宋金时期的陶器,元明清时期的陶器。第一编 古代陶器l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9000-10000年左右。l原始先民最先可能采用的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发与贴敷法。l黏土是由地壳表层的风化分解而成,属于含水铝硅酸盐矿物,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铝的氧化物。此外还有铁和钾,钠,镁,钙,钛的氧化物。因此这八种元素又被称为造岩元素。硅铝成分是陶瓷的骨架材料,其余钾,钠,镁,钙,碱土金属氧化物属于易熔和助熔材料。l器物定名方法:1.比照现今之类似器物名称而定。2.若类似器物在青铜时代尚在沿用,则依据青铜器铭文的自名而定名。3.传世或实用的器物中尚可找到符合他们特征的文字,就取此字为名。4.周秦时代的墓葬中出土的不知名古陶器,由于当时的墓葬中,往往有简牍“遣册”开列随葬品的名称和数量,可据以寻名责实。l器表修饰有两类:一类是器表加工1.表面磨光2.涂刷陶衣另一类是花纹装饰 1.拍印花纹及滚印花纹2.附加堆纹3.剔刻纹4.镂雕纹5.烧成后彩绘花纹。l夏代陶器:二里头早期的陶器,陶器的质料仍以砂质和泥质灰陶为多,并有一些黑陶,棕灰陶与红陶,白陶与硬陶很少。陶器成型技术基本都是轮制,兼有一些模制与手制。器表多饰有划纹,弦纹,蓝纹,方格纹,绳纹与附加堆纹,并有一些回纹,云雷纹,涡旋纹,叶脉纹,圆圈纹,花瓣纹和人字纹。l商代陶器主要指中原地区,即商统治中心地区的陶器而言。商代早期陶器,可以二里头文化晚期为例。商代中期的陶器,以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为例。商代晚期遗址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说明随着商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制陶工艺技术与文化范围也不断扩大。l西周陶器:器类,炊器有鬲,甗,甑。食器有簋,豆。盛储器有罍,罐,瓮,盆。l春秋时期的陶器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足器。春秋时墓内随葬的陶器,除少数为实用器外,多数是专为随葬使用的明器。l战国陶器1.日用陶器,战国时期的日用陶器上还刻印有文字,这种刻印文字一般称陶文。其中有些陶文是在制作陶胚时打印的戳记,这些戳记可能是标记制陶人姓名或个体手工业者的制陶窑厂的名字。2.墓内随葬陶器,战国陶铭器中施用暗纹和彩绘者较前明显增多而且盛行。l秦代陶器以茧形壶为代表。l汉代陶器在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下,日用陶器与墓内随葬陶明器的品种与形制,大部分已经趋于相同。 第二编 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1.原始瓷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器用瓷石做胚料。2.原始瓷的烧成温度高。3.原始瓷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干净,便于洗涤。商代原始瓷l胎质较粗,胎色以灰白色为主,也有灰褐色或淡黄色的。器物成型都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甚规整,存在器身歪斜,高低不等和圆器不圆等情况。胎壁厚薄不均,比较粗苯,烧结坚硬,碰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同时,器物的里外或者外壁施有薄釉,釉层厚薄不均,常见流釉现象。釉色深浅不一,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胎釉结合较差,没有形成中间层,容易脱釉。l器形:尊,瓮,罐,豆,钵,簋等。l纹饰:商代原始瓷的肩部常拍印各种花纹,如蓝纹,绳纹,人字纹,羽毛纹,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粗方格纹,S形纹,弦纹,水波纹和云雷纹等,线条一般都比较粗犷。周代原始瓷l原始瓷器出土最多的是这时期的土墩墓和土墩石室墓。l西周器物的底部由商代的圜底,内凹底改变成大平底或装一个向外撇出的圈足。花纹有方格纹,人字纹,锯齿纹,弦纹,水波纹,S形纹,乳钉纹,曲折纹和席纹,蓝纹等,但蓝纹少见。秦汉时期的原始瓷东汉时期完成了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汉代瓷窑以青瓷为主,黑瓷很少。三国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瓷业南方各地的名窑:越州窑,婺州窑,洪州窑,岳州窑三国:瓷胎色淡,釉呈青色西晋:瓷胎呈灰或深灰色,因而釉作青灰色。六朝:早期器形矮胖端庄,东晋开始陆续向清瘦秀丽方向发展。化妆土:用较纯净的瓷土,加工成洁白细腻,呈白色或奶白色,施于胚体表面的一种装饰层。使用化妆土可使胎体表面光滑平整,釉层柔和滋润,以提高瓷器质量;同时因能覆盖胎面各种不良呈色,为制瓷业充分利用劣质原料生产瓷器创造了条件。第三编 隋唐五代与辽的陶瓷隋代:青瓷窑,河南安阳窑,河北磁县窑,湖南湘阴窑,安徽淮南窑,江西丰城窑,四川成都窑。唐代:河北邢窑,河北定窑,河南巩县窑,山西浑源窑,陕西铜川窑,湖南长沙窑,安徽寿州窑。釉下褐绿彩:一种是在胚上用褐绿彩直接画纹样;另一种是先在胚上刻画出纹饰轮廓线,再在线上填绘褐绿彩,最后施青釉。唐三彩大致可分以下三大类:一类是生活用器,一类是俑,再一类是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五代:河北曲阳窑,河南密县窑,浙江越窑,江西景德镇窑。第四编 宋金时期的陶瓷制瓷新工艺:1.铜红釉的发现与应用2.覆烧工艺的创造与推广3.印花装饰的采用4.刻花装饰5.白地黑花装饰的兴起6.釉上红绿彩的出现第五编 元明清时期陶器“枢府”瓷卵白釉青花瓷:是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装饰技法:一是白地绘彩,另一种是青花拔白。主题图案纹饰:1.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2.动物纹 3.花草纹此书最令我感兴趣的一种颜料为“钴蓝”,此种颜料在唐朝时被用在唐三彩上,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在河南巩县三彩窑就有发现。在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又使得这种颜料大放异彩,其实在更早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陶制琉璃珠上就有用这种颜料。而且青花瓷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问题十分有趣,表明在中国古代中国瓷器的受欢迎程度并且对对外关系的研究也有很的帮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