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城北中心三街小学 王颖2011年10月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相关的政策、文件21世纪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以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就开始高度重视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从1994年到2001年先后颁发了7个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决定。2001年3月 15日,由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这个文件对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稍有不顺心,便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举动。我校是一所拥有1500多名学生的完小校,因地处城区,79%是城镇学生,6%是边缘农区地区的学生,15%是外地进京子女。因学生的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家庭背景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在研究前期,我校对四、五、六三个年级的12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我校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点:问题厌学对自我不认可鲁莽好斗不服从师长的管教胆小考试焦虑孤僻害怕、恐惧所占比例53.33 %46.53%48.6%33.47%57.69%43.2%23.63%55.6%分析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根据所调查出来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的: 1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有些同学因为长相、智力觉得不如别人,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气质类型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易产生心理问题。 2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有的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还有的则过分保护,过度溺爱。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孩子与他人之间关系紧张,易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来自学校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学校、老师追求成绩,学业负担加重,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 2)教师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失当:有些教师拿成绩衡量学生,重学习轻教育,对考试差一些的学生,不耐心帮助,横加指责,使学生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迁移到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过去学校只是由学校兼职心理教师利用红领巾广播、组建俱乐部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没有开展面对多数学生进行的团体辅导,模式单一。 针对于这一调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学校先后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阳光心语信箱,设立了阳光心语广播栏目,对个别同学进行心理疏导,2007年又组建了学生快乐成长家园俱乐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初步解决了一部分同学的心理问题。但是仍有许多同学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造成学习成绩不稳定、情绪不稳定、与他人易产生摩擦。经过学习一些团体辅导的方法和班级心理辅导理论知识,通过到外地去观摩、学习、取经,先后两次参加昌平区心理教师的培训班。在培训班里,与众多的学员一起亲自参与团体辅导的各种活动,体验其中的感受。发现在团体活动中,更容易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使大家都能主动的投入到辅导活动当中去,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通过讨论,使自己能对自己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进行调节,这样的效果好于单纯的个体咨询。进而引起我的思考:如果辅导教师是班主任,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作为班主任,与心理辅导教师相比,还有以下一些优势:1) 与学生接触时间长。2) 可以通过上课、下课、作业、聊天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问题。3) 针对问题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及时在班级内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及时反馈,提高效率,方便快捷。基于此方面的思考,经过反复论证,在2008年10月,我校申报了“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研究”的课题,准备通过班级心理辅导的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三)关键概念的界定1.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标准:1)乐于学习;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5)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6)人格完整;7)智力正常;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3.班级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的理论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为基础,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即我们常说的主题班会。(四)本课题研究现状目前,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一些学校里均有所研究,也形成了一些较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外: 在我国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得较早,它的功效已得到普遍认可,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订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习惯养成、人格成长、交友等需求。国内:目前,我国的团体辅导发展较晚,在我国的南方一些省份,较早的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特别是浙江省,由浙江省特级教师钟志农,带领部分教师开展了一些中学心理辅导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出版了一些有助于心理教师成长的专业书籍和辅导活动光盘:钟老师自著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和与台湾心理辅导学术界老前辈吴武典博士合著团体辅导、如何当好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宣传光盘。在北京市,主要开展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它有固定的授课时间,有一定的地方心理辅导教材,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昌平区从2005年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的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学的研究、有的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还有的是心理辅导讲座的研究,因刚刚起步,都处于起始阶段,研究阶段。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关在小学阶段进行的由班主任担任辅导教师,通过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途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呈现。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对在此空白一个摸索和探究。二、 研究的目标、意义(一)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寻班级心理辅导的有效环节和方法。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的对待、接纳自己。化解内心的冲突与不良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他人沟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3. 提高老师们的心理辅导技巧、专业素养。4.编辑班级辅导活动方案集。(二)意义我校通过此课题的开展,让学生在通过活动、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村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认识,从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丰富了教育手段和心理辅导模式,有益于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在小学学生中常见的一些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找寻好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用主题班会的途径、团体辅导的模式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我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2.班级心理辅导方法的研究。 3.通过多渠道了解,针对各年级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决定四年级组重点研究“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五年级重点研究“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六年级重点研究“情绪”方面的问题。(二)方法探索我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通过组织老师们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团体辅导、如何当好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等书籍、光盘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调查法。通过辅导前后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分析、证明“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及效果。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深入,逐渐形成我校“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摸索出“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案例研究法。在辅导过程中加强对个别生的辅导教育,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四、研究的范围学校四、五、六每个年级两个实验班。课题的成员均是实验班的班主任。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是年轻教师。经过外出听课和专业培训,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的知识。五、研究主要过程、步骤自课题申请下来以后,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分三个阶段开展了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1.组建课题组2理论学习:购买心理辅导书籍,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培训辅导老师,提高其辅导操作技能水平;选派课题组老师外出听课、开阔眼界,提高辅导水平;3.多种渠道获取“问题”点:除了利用阳光心语信箱获取来自学生的“问题”以外,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问题”点:1)从学生言谈中获取:2 )从学生的日记、作文中获取:3)从家长处获得:4)问卷调查中获取4.开题论证5.分析问题、确定辅导主题。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第一学期:(2009年3月2009年6月)确定辅导主题,实施辅导。1.各年级确定的辅导的主题为:四年级:自我认识;五年级:人际交往;六年级:情绪。2.由一个老师针对主题写辅导方案,进行辅导,由课题组组长和成员进行观摩,3.针对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辅导方案进行再修改。4.然后再各自班级内实施。5.整理活动方案。6.本学期四年级主要进行了“我是谁”的主题辅导、五年级进行了“学会合作”的主题辅导、六年级主要进行了“学会面对挫折”主题辅导。第二学期:(2009年9月2010年6月)1第二次问卷调查,针对辅导前后进行对比分析。2. 进行培训,组织校内间的观摩。3参加昌平区的心理辅导课的评比。4根据第二次问卷调查、分析,确定辅导主题:在本阶段的心理辅导内容上,四年级确定了“我喜欢我自己”、“学会真诚”等内容,五年级确定了“心中有他人”、“学会宽容”等内容,六年级确定了“放飞心情”、“当面对不同意见时”等辅导内容。第三学期:(2010年9月2010年12月)1在班级内继续进行辅导,四年级主要进行了“做一个自信的我”的辅导;五年级主要进行了“承担与分享”的辅导;六年级主要进行了“自信做命运的主宰”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方法的探讨和摸索。2组织第三次问卷调查,进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心理现状的对比,分析经过几个学期的辅导,对学生健康心理有无促进。3对个案的辅导:把各班出现的一些个案的同学,通过聊天、个体咨询、分类组队进行校内辅导:与家长一起沟通,对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了“代币法”和“行为契约”等方法的摸索和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