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引申一点, 这次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 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 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 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 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 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 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 顺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 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 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协调发展。顺应自然, 强调人类在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 人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 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人类所用,但另一些 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人类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 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发展是第一要务。 保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的脚步能走多远。进入新世纪 以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 “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 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护优先, 既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些地区曾经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 导致水体或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等。当前,急需贯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开发、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敏感区域,必须加强保护,建立长效机制.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 要把利用自然能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伴随 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很多地方对自然生态的索取大大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以致 自然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严重失衡。利用自然能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 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可以依靠自然本身力量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休养生息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就是让生 态系统自然修复。经过几年实践,许多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应该总结推广这一经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要实现两个目标,今后gdp年均增速仍要达到7。1% 左右,这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三、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部署。 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全党未来的奋斗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其他4项建设赖以承载的基础。这一战略布局的深化, 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比如,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如果其他几 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固有发展理念的束缚, 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甚至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 社会和谐的社会, 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当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传统的发展理念、 模式、制度、方法,都应当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进行调整,应当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评价。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