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C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4.水资源是一种B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5.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 d. 没有任何规律6.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7.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B 。 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8.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9.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 A。 a、再生性 b、非再生性 c、随机性 d、地区性10.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1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 D。 a、0.25 b、2.5 c、2.5% d、2.512.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D。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13.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4. 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B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15. 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D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6.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17. 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D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18. 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C。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19.日降水量50100mm 的降水称为D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20. 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原因为各地 B 。a、 温度不同 b、气压不同 c、湿度不同 d、云量不同21.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22. 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C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23. 对流雨的降雨特性是C 。a、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 b、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c、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 d、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24. 影响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四类基本气象要素是C 。a、温度、水汽压、露点、湿度 b、气压、露点、绝对湿度、温度c、气温、气压、湿度、风 d、气压、气温、露点、比湿25.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B。 a、气压高、湿度大 b、气压低、湿度大 c、气温低、湿度大 d、气温高、湿度小26.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C 。 a、58.0mm b、66.0mm c、62.0mm d、54.0mm27.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D 。a、 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 b、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 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28.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C。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99.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B 。 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30.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B。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31.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D。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32.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C。 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3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34. 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B。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35.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36.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C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 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37. 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A。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38. 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C 。a、河网汇流过程中 b、坡面漫流过程中 c、坡地汇流过程中 d、河槽集流过程中39. 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B。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40. 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 A 。a、前者较大 b、二者相等 c、前者较小 d、前者小于、等于后者41.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B 。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 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 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42.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B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1.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 C )A. 水位站、雨量站 B.基本站、雨量站 C.基本站、专用站 D.水位站、流量站43.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A ) A.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 B.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 C.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 D.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44.基线的长度一般(D )A. 愈长愈好 B.愈短愈好 C.长短对测量没有影响 D.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45.目前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 D )A.大沽基面 B.吴淞基面 C.珠江基面 D.黄海基面46.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C ) A.1m B.0.1m C.0.01m D.0.001m47.当一日内水位变化不大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 C )A.加权平均 B.几何平均法 C.算术平均法 D.面积包围法48.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 C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时的水位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49.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 A )时至( ) 时。A.024 B.0808 C.1212 D.202050.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 B )时至( ) 时。A.024 B.0808 C.1212 D.202051.水道断面面积包括( C )A.过水断面面积 B.死水面积 C. 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 D.大断面52.水文测验中断面流量的确定,关键是( D )A.施测过水断面 B.测流期间水位的观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