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要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国家要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国家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国家要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2008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组织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一次针对安徽农民的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源于安徽B家庭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严重的挫折D家庭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3有学者认为,晚清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立宪派终究要与革命党汇流;革命,或许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却是晚清唯一的选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进步作用B立宪派与革命党都希望建立共和政体C推翻清政府统治是历史必然D改良与革命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效果4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这一思想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C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D契合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5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6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中国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最有可能出现这一观点的杂志是()A青年杂志B新民丛报C东方杂志D每周评论7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询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这场国本之争表明A官僚体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B明朝的君臣关系极度紧张C明朝皇帝已经失去了太子册立权D专制集权制度出现了削弱8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91942 年至抗战结束,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政治建议,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这反映出抗战后期A中共与美国外交密切B中共政治形象的变化C美国企图放弃国民党D国民政府合法性减弱10毛泽东主张,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一一民主集中制,这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毛泽东的这种建国主张应当出自于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持久战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11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司法改革:检察机关负责侦查和起诉,同时对审判予以监督,警察部门辅助检察机关进行侦查,总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初级检察厅在各级审判衙门中相应设立。清政府进行司法改革A维护了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B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C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依据D推动中国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12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 材料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刚满6岁,便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这种启蒙教育培养了他坚实的文学基础。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他对生活周刊进行大幅度的革新,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意在自勉延志。1930年为满足读者需求,主持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五六十处分店及办事处的生活书店。“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国民党镇压抗日救亡运动,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在社会各界压力下,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了“七君子”。邹韬奋出狱后继续开展爱国教亡工作。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终年48岁。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摘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韬奋短哲生涯的主要贡献和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韬奋成为著名记者的历史背景。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顾维钧回忆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日之间“山东问题”的由来。材料二 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变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太平洋历史详论材料三 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3)华盛顿会针对中国问题最终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是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据以上分析,排除ABC,故选D。2、D【答案解析】依据图片信息来看,认为“总体比较好,但存在问题的”所占的比例最多,认为“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占13%。说明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因此家庭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D正确;对安徽进行调查,不代表改革发源于安徽,A错误;材料表明部分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非常适合国情的说法不对,B错误;材料表明绝大部分人认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是好的,因此不能说受到了严重的挫折,C错误。故选D。3、C【答案解析】材料认为改革注定要失败,革命是晚清唯一的选择,由此可知,学者认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历史必然,C正确;新政促进了近代化,排除A;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排除B;材料认为革命是唯一的选择,D排除。4、D【答案解析】由材料“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可以得出其强调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应该要与实际相结合,与中共八大提出的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相符,D符合题意;A与题干“三大改造后”的时间信息不符;三大改造后中国经济依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改变,B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的限度内”的理解,结合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5、C【答案解析】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对监察官员的违法行为加重处罚,体现了监察体系内部的权力约束,目的是防止监察官员腐败,以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官员的约束,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在实际效果上是否有效遏制腐败,且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而非各级官员,B错误;材料中的个别规定无法证明古代监察体制成熟,D错误。故选C。6、C【答案解析】题干认为东方文明能拯救西方文明,对本国文化持肯定态度,这一主张与东方杂志的主张一致,C正确;A、B、D三种刊物主张学习西方,对本国文化传统多持有否定态度,排除。7、A【答案解析】“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表明官僚体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极度紧张,排除B;皇帝依然掌握对太子的册立权,排除C;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持续加强,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8、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9、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政治建议,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积极抗战及贡献使得中共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故B项正确;在中国局势中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而非中共,排除AC两项;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仍为中国在国际外交上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10、C【答案解析】据“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