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幼儿教学中对孩子好习惯培养重要性 论幼儿教学中对孩子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摘 要: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习惯与性格和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始点,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当前孩子的成长现状,并提出孩子好习惯培养的相关策略。关键词: 幼儿教学 好习惯 培养策略 重要性 一、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性格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原本像一张白纸,简简单单,老师与家长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会什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幼儿时期的教育直接决定孩子后期性格形成,自幼儿时期开始便要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作为教育的重心。让孩子在幼儿时期便做一个有爱心、懂是非、有羞耻心与自尊心的孩子,并让这些好习惯陪伴孩子今后成长与学习。二、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许多孩子非常自私,一味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却不愿意做任何付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抵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的教育,没有形成区分善恶和是非的能力。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淡漠、冷酷,甚至缺少爱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辨是非呢?我们可以从独生子女的通病中归纳其原因。(一)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一种“四二一”综合征,就是在这个家庭中,无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是父母,都对孩子过分宠爱,他(她)要什么便给什么,久而久之养成“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坏习惯,这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二)有些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以至于孩子一味追求高分,却不知道如何做人。(三)有些父母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无形中自然而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四)学校在爱的教育方面只有理论教育,孩子们缺少行为上的规范、指引。三、好习惯培养的策略 面对孩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渐渐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充满爱心的好孩子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动之以情,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使他(她)保持善良、充满爱心,这是避免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及做出残忍行为的有效措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和老师要及时伸出援手,并以实例教育孩子,使他(她)在别人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至于变得淡漠,而知道同情和关心别人。想要让孩子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就要从小让孩子学会如何关心和关爱别人。小时候关心自己的小伙伴、小朋友、小动物和父母、长辈,长大了懂得爱国、爱家乡、爱生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熏陶和教育,才能让孩子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不至于变得自私自利和残忍淡漠。(二)晓之以理,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告诉他(她)如何区分正确和错误,判断是和非。可以从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电视节目着手,在孩子听故事、看动画片的时候指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评判能力,让他们明确道德标准,并用这些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让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指导和训练,社会中很多人的行为都可以成为榜样或反面教材,家长应抓住机会,给予正面引导。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评判能力便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理智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情心不会被滥用。(三)教之以礼,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幼儿期都会表现出丢脸、难为情等情绪。对于这些情绪,我们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以免让孩子遭到不必要的谴责和非议,同时让他(她)知道哪些愿望、想法是不应该产生的。著名英国教育家洛克有过这样的言论,人们真正的约束来自于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想见恶于人的畏惧心。这比让那些犯错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教育下认错、道歉和保证更有用。就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在他做错事的时候给予正确引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人。只有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孩子才能知错就改,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不能太过溺爱,有平等观,并有良好的修养,例如:当两个孩子因为玩玩具发生争抢时,教他们不应该用武力解决,而应该相互商量,轮流玩,通过猜拳决定谁先玩。知道如何和他人商议谈判的孩子,心态往往更平和、沉稳,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如果孩子争抢玩具并造成不太好的后果,则可以给予一些批评,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和小伙伴相处。有时候也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如一只小鱼孤独游戏不开心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自私不好,分享会更快乐的道理,这样孩子的矛盾就能轻松化解,同时让孩子从不好的情绪里走出来,而不是命令孩子停止争吵。这样做孩子会感觉到家长的尊重,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多表扬孩子,孩子自尊、自爱,重视自己的名誉,不做那些受谴责非议的事情,并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自尊心和羞耻心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尊心才会产生羞耻感。自爱是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四)习之以常,让孩子将仁爱当做一种习惯。习惯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让他(她)学着关心别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也许在一开始,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种模仿,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她)知道这种做法是对的,可以让人感到开心。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等方式教育孩子,使其形成一种微妙的意识,进而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和关爱别人。幼儿时期孩子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很多行为都会参照家长的行为,并把家长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正因如此,父母必须首先懂得如何关心和关爱别人,并养成仁爱的好习惯,使孩子在长期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好习惯、好品格。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幼儿逐渐成为家长们心头的一块肉,手心里的一块宝,倍加珍爱、格外疼惜。正因如此,一些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落下了一身毛病。幼儿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特征,试着从思想上使他们养成一种好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从而令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参考文献: 1朱静.成语故事教学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生活教育,x(10). 2胡端霞.浅谈幼儿教学中孩子独立性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x(0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