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8页
第2页 / 共158页
第3页 / 共158页
第4页 / 共158页
第5页 / 共158页
第6页 / 共158页
第7页 / 共158页
第8页 / 共158页
第9页 / 共158页
第10页 / 共158页
亲,该文档总共1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秋新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备课人:目 录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51 空气的成分52 燃烧的秘密93 变色游戏164 生锈与防锈22第二单元 健康与生活275 刺激与反应276 人体的司令部337 习惯与健康398 环境与健康46第三单元 地球剧烈变化559 地表探秘5510 地球的内部6011 地震6412 火山7413 地壳的构成79第四单元 光8614 光从哪里来8615 光的传播9116 光的反射9617 彩虹的形成103第五单元 热传递10918 勺柄是怎样变热的10919 传热比赛11520 热在水中的传递12121 太阳能热水器12622 保温和散热133第六单元 保温物品14123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一)14124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二)14825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三)154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四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物质的变化、健康与生活、地表剧烈变化、光、热传递、保温物品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热传递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比例。2.了解人体复杂而精密的器官,习惯、环境与健康的关系。3.认识地震、火山和岩石。4.知道光从哪里来,光的传播与反射原理以及彩虹的形成。5.知道勺柄是怎样变热的,了解保温瓶的原理。(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五、基本教学措施: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单元是本册的起始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之后,进一步认识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观察蜡烛燃烧、苹果切面变色、铁钉生锈等实验现象,再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金属防锈等。1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2.能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科学探究1.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 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1.能对研究空气的成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空气成分的实验,并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说出人类与空气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点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能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烛2支、木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等。课前搜集有关氧气、氮气用途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2.提问: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空气用完了吗?(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实验(一)。(1)掌握方法。播放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视频,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讲解: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加入大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研究空气的成分 进入杯子吗? 把现察到的实除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记染在下面, c.点燃蜡烛,用集气 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观察。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3)分析现象。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讨论: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2.实验(二)。(1)引导: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实验。(2)方法: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实验中的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3.得出结论。(1)思考: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单一成分的气体吗?如果不是,至少有几种气体?(2)小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3)引导:空气中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呢?请你阅读“科学在线”。(4)阅读: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组成。(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都有哪些用途呢?请阅读有关资料。2.阅读:学生阅读、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料,将整里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第1页中。 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 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4.播放:有关氧气和氮气用途的视频。5.评价: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课程资源空气含量测定实验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测定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十二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而剩余的4/5的气体既不能供人类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些气体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一个容器内曲颈瓶 再加热,又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 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玻璃钟革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余的气汞槽 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 样。这样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板书设计1.空气的成分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氧气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2 燃烧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生成的新物质。2.了解燃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防火意识。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蜡烛燃烧后的变化。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教学思路:1. 选几种不同材料燃烧,观察它们在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 对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提出假设,再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3. 了解燃烧过程是否可逆。4. 结合课本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危害。5. 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课前准备:1. 上网查找有关燃烧对人类的意义及危害。2. 利用假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