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研究摘要:“双高计划”的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 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体系为例, 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内容方面阐述专业群建设, 以期达到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思路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 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三个关键要素。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热门专业, 更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错位发展、视野开阔、谋划长远, 在高原之上再建高峰。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为例(以下简称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 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 坚持以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为矿山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领,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带动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煤矿开采技术5个专业协同发展, 服务矿山智能装备产业链所涉及的装备生产岗位、设备安及调试岗位、系统集成岗位、设备管理岗位、生产运营及维护岗位、售后维修岗位等。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目标专业群建设需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依据学校发展规划, 明确阶段性的主攻点和突破口, 点面结合、长短结合, 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实现学校变轨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矿山智能装备及相关智能装备产业生产、应用、运营与维护。将专业群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矿山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领域领头羊, 以矿山智能化转型为契机, 以矿产资源的绿色、清洁、安全、高效开发为特色, 以矿用智能采掘设备、运提设备、安全监控设备为着力点, 聚焦矿山智能装备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建设高水平的智能装备专业群, 为矿用智能装备的生产、安装、应用、研发、集成及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智能装备专业群, 成为支撑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三、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内容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 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进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相关文件, 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使校企融合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以学院牵头矿山智能装备职教联盟为基础, 组建矿山智能装备职教集团, 共同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 与合作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校企联合开办专业,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共同招工招生, 共同建设师资队伍, 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共同建设校园文化, 共同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开展技能培训, 解决企业员工技能再提升问题;共建博士、教授工作站, 解决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问题;利用校内先进设备, 解决企业研发或生产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与合作企业实施“七融合、八共同、多方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七融合”是指专业群发展与区域发展需求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教师岗位与师傅岗位融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流程融合、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融合。“八共同”是指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 共同开办专业、共同构建校企共建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评价、共同产品研发和创新、共同推进学生成长成才教育, 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多方式”是指矿山智能装备专业群各专业根据专业适用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式, 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3.开发课程体系。以专业群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专业群岗位能力、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模块, 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课程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与工作流程融合、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融合、双创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课程体系, 做到课程体系支撑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教学组织, 课程体系支撑“1+X”证书的教学实施。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根据专业群各岗位共享能力, 设置基本能力共享课程平台;岗位课程的设置紧扣学生就业方向, 与就业对口企业广泛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共建专业方向课程;在体系构建上, 根据职业岗位调研,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构建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群选修课程;打通各专业之间的壁垒, 方便地适应不同企业和不同学习者对课程需求, 课程可根据就业岗位需求进行方向课程互选;以专业群共享为基础, 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结合企业职业素养要求, 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群标准, 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内容引入课程标准, 重构课程内容, 动态调整, 开发课程体系, 构建由专业群共享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企业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4.建设双师队伍。在“双高计划”建设中,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主要建设任务之一。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 骨干教师为基础的“教练型”教学团队;建立激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及企业技术服务机制, 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安排骨干教师重点参与项目课程的开发、实验室的建设、课程改革等工作及项目, 培养综合型教师团队;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技能大师、能工巧匠, 通过企业挂职、项目带动、技能比赛、国内外访学研修等多渠道、多形式, 提升团队相关能力;建成由院士引领, 企业技术专家、专业群教授组成的应用型科技创新团队;建成由行业领军人物名师、技能大师引领、专兼结合、国际视野的教学创新团队。5.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知识的传播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广泛, 教育的真正本质已经变成了“能否真正改变行为”。职业院校正越来越重视落实立德树人, 抓内涵质量建设,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 以行业领军人物为引领, 组建“卓越工匠”班, 采用灵活组班的方式, 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矿山智能装备研发、设备改造升级、系统集成和服务等方面的具有“乌金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的“卓越工匠”人才。以教学名师引领、技能大师引领, 与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企业合作, 共同培养矿山智能装备安装、调试、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系统维护等方面, 培育具有“乌金精神”的复合型工匠人才等。6.打造实训基地。按照“整体规划、项目导向、虚实结合, 双环境”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 围绕智慧矿山智能装备生产、应用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VR等信息技术, 通过整合、升级改造、新建等方式, 联合企业共同建设开放共享的集实践教学、科研、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社会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技能比赛、专业教育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的矿山智能装备实训基地群。矿山智能矿山装备实训基地群包括智慧矿山示范中心、创新型生产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智能控制实训中心、“乌金精神”实践拓展实训基地等,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智慧矿山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重构智能装备产业链校外实训基地群等。7.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双高计划”学校应成为国际职教标准的参与者、中国方案的提供者、企业“走出去”的协同者。积极参与、主导职业教育国际规则与标准的研究制定,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与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发展模式, 开展国(境)外办学, 与“走出去”企业共建培养培训基地, 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增强跨境产教协同能力, 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 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四、结束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 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 职业教育推进高职“双高计划”打造高水平院校和专业, 培养出真正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应然价值体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 亟须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满足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通过“双高计划”实施, 激励一批院校创新发展模式, 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继续引领高职改革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赵婀娜.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N.人民日报, 20192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19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