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单选题1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 )A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D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2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日益消失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3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竞选演说中讲道:“政府责任之一,是照顾那些陷入逆境以致没有帮助就连生存必需物资也得不到的公民,这一职责是每个文明国家都公认的”这表明罗斯福的出发点是( )A 调整农业政策 B 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体系C 稳定社会秩序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4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美国司法受到政府权力的影响B 分权制衡原则削弱了新政的效果C 最高法院反对罗斯福的干预政策D 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5凯恩斯主义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经济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 )A其根本目的是缓和劳资矛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主张以计划经济取代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C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互为表里D彻底否定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6(题文)罗斯福政府颁布的下列法案中,涉及给工人集体谈判权利的是( ) 全国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A B C D 7“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A 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B 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C 解放了黑人奴隶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8“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9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 “看不见的手”和传统经济模式”是指( )A.市场的自我调节 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C.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 D.贸易保护主义10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11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B 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 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D 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12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大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直接措施( )增加农业产量 兴办公共工程 扩大商品进口 实行社会救济A B C D 13道德经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说。因此,“诚信”不仅有利于人格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在罗斯福“新政”中,能明显反映上述思想的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调整工业结构C 调控农业市场 D 加强社会保障14为了渡过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社会保障法发挥的重大作用包括(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后顾之忧,起到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避免国家政权的法西斯化被其后继者所沿袭和进一步完善从而开创了福利资本主义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A B C D 15“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 B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C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 D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6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A BC D17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18“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的经济理论应属于( )A 凯恩斯主义B 自由放任主义C 重商主义D 行动主义19面对席卷全世界的大萧条,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 )A 反映出当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B 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C 是美国出现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D 推动了美国经济迅速的走出困境20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扩大政府开支、一定程度顾及民生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政策也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他们可能会极力反对( )A 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 B 改革银行体系C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 兴办公共工程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1) 据材料一比较晁错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的不同。(不得摘抄原文)材料二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2) 简要说明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目的。关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民生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则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段炳林世界当代史(3)据材料二、三,归纳欧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确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答案1A2D3A4D5D6C7D8A9A10C11A12B13A14A15B16A17A18B19A20A“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1(1)晁错强调农本思想,农业是社会安定的根本。唐太宗则侧重民本思想,注重君民之间的关系。(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宋以后,京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