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城区公共环境中传统建筑元素运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古城区公共环境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传统建筑元素在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一)苏州博物馆的大匠无工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新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表现出他对苏州传统建筑元素的理解。在他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充分表现出对传统建筑新的表达,即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概念化、抽象化的表现,以简约表现大匠无工。首先,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钢材和玻璃替代传统木料。在博物馆的顶棚和山墙上大量运用了玻璃,这不仅使得展区更加明亮,而且也使博物馆显得通透。特别是在屋顶的材料上,贝老先生大胆选用灰色花岗岩,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用花岗岩做瓦,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灰色花岗岩一遇下雨便成黑色,充分表现了苏州古典建筑黑、白、灰的特色。其次,新博物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在于,从新馆的任意房间的窗户往外看,就能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一致。博物馆里到处可见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形都是对园林建筑元素的提炼。第三, 被称为光线魔术师的贝老先生,在新馆内用他特有的建筑语言表现他对光线的把握。如在天窗的处理上,他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 (二)苏州图书馆的新旧和谐 2021 年落成的苏州图书馆是由苏州本地的设计师王琼先生主持设计的,这是一组新老建筑相结合的、颇有苏州特色的建筑群。旧的建筑有:建筑用地的.为 年间的园林天香小筑,北面是富有水乡特色的一组民居建筑小飞虹。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怎样使新的建筑与旧的建筑和谐共处,并能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王琼先生以一个本地人对苏州的理解,以一位青年设计师对时代的把握,让传统和现代在这个公共建筑空间和谐地对话。首先,新图书馆采用了分散的布局方式。北面结合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环境,布置了一些低矮的图书馆附房,入口处设置了一座牌坊,形成传统特色街石家湾,通过特色街空间的过渡使图书馆主体建筑与民居建筑风貌取得了统一。其次,为不破坏传统建筑的完整性与 性,在新的主体建筑与天香小筑之间增设了一条曲折的传统廊道,目的是使新旧空间能和谐过渡,也使传统园林具有 性;另在天香小筑沿人民路一侧也增设了一条廊道, 但这条廊道的形式要更现代些,它使整个建筑群体的立面在外观上表现得更加和谐统一。第三,新图书馆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符号运用、屋顶处理等方面都结合传统特色与时代要求,创造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群。新建筑在临近老建筑的庭园一侧还采用了一片贯通的两层高透明玻璃幕墙,透过幕墙可以看到许多表现现代技术美的钢结构构件,也可以看到楼层中人们的活动,玻璃的采用使得体量较大的新建筑显得通透轻盈,也使老建筑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好地保留。 (三)苏州规划馆的因借妙用 巧于因借就是园林里常用的借景手法。计成早在园冶一书中就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原则,这种手法在苏州传统建筑,特别是私家园林中常被用到。象拙政园的梧竹幽居、绣绮楼就借用了园外北寺塔,高塔、小亭共筑园林佳景。借景的设计手法能将空间打开,将空间的层次 的拓展开来。因此,当代设计师也常常把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如位于阊胥路的苏州规划展示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苏州规划展示馆位于阊胥路东侧,由主体建筑群和馆前广场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群沿袭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黑、白、灰色调,并保留了苏州民居小巧灵活的体量特征,以廊道和庭院连接现代馆和古代馆。馆前广场由一座气势宏大的石拱桥把展示馆和古运河连为一体,这座壮观的拱桥就是著名的万年桥,在盛世滋生图中就有这座桥。新万年桥保留了老桥的石砌墩台、楹联、 旧砖等元素,高耸的拱桥不但是古运河上的视觉高点,更是和规划展示馆建筑群互为风景。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展示馆的全景,而展示馆前的广场也和玉带般的拱桥连为一体,是整个展示馆最高的视觉点。规划展示馆把高耸古朴的万年桥和流动的古运河融进整体景观中,使凝固的建筑有了动感,使原本平缓的建筑轮廓有了节奏,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用传统古建筑的手法,是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巧妙运用。 二、传统建筑元素在街景环境中的运用 (一)环河景观的连点成线 环河景观指的是环绕苏州的护城河景观。护城河对苏州的意义非同一般,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其著作苏州史志笔记中写道: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为河道所环故也。护城河道限定了苏州的城址和布局,造就了苏州城的千载风貌。苏州自建城伊始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苏州人几千年来临水而居,因水而秀,为水而荣。因为有水,才使苏州有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城市特征。完成于 2021 年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就是对护城河保护和利用的重大工程。这道环绕全城的景观是古城最大,最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把沿河两侧所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名胜古迹等传统元素充分保护利用,旨在重现旧日历史风貌,还在此基础上,增设绿化景观,使交通集散空间与环古城开敞空间相连接,创 造出亲水和城市山林的生活休闲空间。环河景观在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上主要是以护城河为线索,将沿河的古遗串联起来,如西段的设计重点即是呈现历史的沧桑,以古城墙、城门、城河等古迹为载体,全面重现金阊十里、盘门水城的历史风貌。而在时代特色上的体现,即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二)小游园的园林风格 利用街道、河道边的空地,建成硬质铺地与花草树木相结合的室外小绿地广场,称之谓小游园。苏州的小游园大多分布在街边或居民区,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最大的有 2021 平方米,市民出门不到三五百米即可看到一个,可以随意游览、休憩,开窗见绿,出门是景,成为城市景观的独有特色。这些小游园的绿化通常都是因地制宜,运用苏州本地的树种材料来营造苏州特色。园地上常常是几竿竹子,配以一株罗汉松,放一块假山石,就形成颇有园林韵味的小园子。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形象符号,苏州人已自觉地把它渗透到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小游园更是把深宅大院里的古典园林元素搬到了街头巷尾,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 (三)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 苏州是水城,水巷和桥是苏州街景环境中独特的景观。在经历过对水的破坏并体验到由此带来的后果后,现在的苏州更加注重对特色水巷的保护,尽可能恢复昔日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在对水巷的处理上,主要通过保持水巷的尺度、比例和两岸的建筑风格来突出水巷的特色。传统街道水巷空间风貌的最大特色体现在河街的空间关系上,因此要让人在街道上行走时能直接感受到水巷的存在,就要以传统的空间结构关系来表现。如干将路、临顿路采用了两街夹一河的空间关系;道前街采用了一街一河的空间关系;十全街、学士街北段、南浩街采用了背河式的空间关系,完好地体现了水巷的特色。有水就有桥,桥也是苏州水乡特有的建筑符号。苏州水多,桥也多,特别是形式优美的拱桥,不但突出了水巷的特征,而且高于街面的拱丰富了水巷的层次。水巷上有桥,桥架河上,拱券圆润,板桥疏朗,充满着浓郁的水乡特色。 (四)建筑小品的古韵今风 苏州街头经常能看到牌坊、连廊、亭、台、榭等建筑小品。这些原本出现在苏州居民或私家园林里的传统建筑元素,通过建筑师的提炼和转化,成为苏州当代城市街景环境中的标志性景观。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文字,大都作为传统建筑群的附属部分。苏州的牌坊式样很多,有二柱、四柱,单檐、重檐之别,有顶上有楼、无楼之分,结构也分石构或木石 混合两种。因苏州气候潮湿,所以全石质的牌坊为多。现代出现在街景环境中的牌坊除了有纪念的功能,还有标示引导作用。如干将路上的句吴神冶景点,就是以牌坊和牌楼为主要建筑来纪念干将、莫邪的。正对宫巷的句吴神冶牌楼是一座重檐四柱、木石混合结构的建筑,整座牌楼飞檐翘角,气宇恢弘,匾额上句吴神冶、剑气凌云的书法清雅绝伦。相比较两边的以干将、濂溪为名的石作牌坊就简洁多了,仅在在两边望柱上有祥云图案的石雕。显得颇有现代感。这样较为简洁的牌坊形式更多的出现在街头的入口处,起到标示引导的作用,如定慧寺巷口,观前街口等。亭、廊是苏州园林建筑中长见的类型。亭主要是供人们休憩凭眺的小品类建筑;廊是过渡性建筑,现在它们被直接大量地运用于街头巷尾的休息绿地中,在设计中常常将亭和廊连接起来,既节省了空间,又有闹中取静之意,充满着园林韵味。如中街路中段的休息区就是这样一处廊亭,紧挨着路边围墙,墙面作了花格窗的处理,既有园林风格,又增加了采光,使人犹如置身园林之中。综上所述,传统建筑元素因其来自传统自然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的代表,又因现代工艺和材质形式的表现使其成为苏州公共设施和城市景观重要的建筑语言,传递了苏州古朴幽雅又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城市特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