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纲: 一、保险的概念 二、保险的特征与功能(一)保险的特征: 1.互助性 2.法律性 3.经济性 4.商品性 5.科学性。 (二)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功能 2.资金融通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三) 保险三大功能之间的联系1.三大功能之间是本质与派生的关系2.三大功能之间相互渗透(四)正确认识保险的功能 三、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规模迅速壮大 (二)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三)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四、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的具体表现 1.分散风险 2.经济补偿或给付 3.促进社会安定 (二)我国保险业融资功能的具体表现 1.资金的积累 2.资金的运用 五、影像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发挥的因素 (一)发展不足的主要因素(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够是直接因素(三)保险业快速发展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存在矛盾 (四)现阶段保险业发展的发展环境不佳 六、充分发挥我国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保险资金 (二)加强保险资金运用 (三)为保险资金营造好的环境 (四)树立全新的发展观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摘要】: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收取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这些都是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由单纯的分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保障)的功能,逐步派生出了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在我国,保险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两个方面,以及这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促进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重要作用及基本的对策建议等。并分析了我国保障体系的现状,我国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体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得出,只有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挥保险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保险,保障功能,融资功能【正文】: 一、保险的特征与功能保险是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人身保险事故(包括因死亡、疾病、伤残、年老、失业等)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任何一种保险形式都包括三个要点:保险人、保险基金、保险事故。从性质上说,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保险一般可分为互助保险、合作保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因而其定义也有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第2条规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一)保险的特征1.互助性。保险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保险在琮条件下,分担了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互助关系。这种经济互助关系通过保险人用多数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少数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而得以体现。2.法律性。从法律角度看,保险双是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种合同安排,同意提供损失赔偿的一方是保险人,接受损失赔偿的一方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3.经济性。保险是通过保险补偿或给付而实现的一种经济保障活动。其保障对象财产和人身都直接或间接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大经济要素;其实现保障的手段,大多最终都必须采取支付倾向的形式进行补偿或给付;其保障的根本目的,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4.商品性。保险体现了一种对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商品经济关系直接表现为个别保险人与个别人之间交换关系;间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即保险人销售保险产品,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人提供保险的补偿或给付,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生活的安定。5.科学性。保险是处理风险的科学措施。现保险经营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等科学的数理理论为基础,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准备金的提存等都是科学的数理计算为依据的(二)保险的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内在的、固有的职能,是由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保险的功能则是指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职能,它是由保险的本质和内容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长期以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人们往往结合本地区或某一时期保险业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实际,对保险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看法,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当代,随着保险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保险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保险的功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一般认为,现代保险至少具有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三大功能。具体表现在:1、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保险保障功能具体表现为财产保险的补偿功能和深深保险的给付功能。2、资金融通功能是指将保险资金中的闲置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金融中介作用。保险人为了使保险经营稳定,必须保证保险资金的保值与增值,这也要求保险人对保险资金进行运用。3、保险资金运用的可能性体现在: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时间滞差和数量滞差,保险资金的融通应以保险的赔偿或给付为前提,同时也要坚持合法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4、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体现在:社会保障管、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信用管理。5、社会保障被誉为“社会的减震器”,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关系管理起到了“社会润滑器”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保险保障功能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行业最根本的特征。(三)保险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1.三大功能之间是本质与派生的关系。在现代保险的三大功能中,保障功能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这是由保险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保险存在与发展的本源所在,亦即本质功能。随着保险内容的丰富和保险制度的完善,保险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发展,在保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多项派生功能,包括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在内。三种功能之间是一种本质与派生的关系,简言之,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处于主导地位,后两者产生于前者并服务于前者,并以不断完善前者的作用内容和扩大其影响范围为主要职责,因而处于从属地位。保险的派生功能越发达,保险的保障功能就越能够得以体现和充实。2.三大功能之间相互渗透。如,在保障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发挥的过程中体现了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部分内容,同样,保险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是对保险保障功能的巩固和完善。可见,三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四)正确认识保险的功能我们知道,保障功能是与保险制度相伴而生的,它是保险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保险区别于银行、证券的显著特征,而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派生功能则是保险保障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保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持续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们是保险企业在经营中所发挥出来的功能。例如,保险资金运用的概念是随着寿险业的迅猛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才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保证经营的稳健性和持续性;又如保险企业开展防灾防损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赔付率、提高经济效益。虽然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派生功能是保险企业在主观上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但在客观上却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益。随着保险业的持续发展,保险企业社会效益的不断延伸,人们习惯上将保险企业发挥出来的功能亦归之为保险制度的应有功能,这无可厚非,毕竟保险企业是保险制度正常运作和保险功能有效发挥的载体,况且现代保险三大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人却将保险的本质与派生功能加以混淆,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在实践中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例如,自1999年以来,国内寿险公司纷纷推出具有投资功能的新型寿险产品(主要包括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作为其化解利差损风险、应对低利率时期的一件法宝而被广泛运用。的确,该类产品对于应对利差损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拉动了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新型寿险产品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由于该类保险产品一般无最低保证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很低,而投保人却承担了全部的投资风险,因此这种产品对于收入较高和追求高额投资回报率的特定消费人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刚刚摆脱温饱的广大消费者而言,他们属于收入中低层且对未来风险的保障要求尤为迫切,而保障型险种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的特点,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至于投资型险种则是他们在获得充足的风险保障之后再行考虑的问题。然而,国内寿险公司大多漠视了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许多寿险公司为了大量推广新型产品,弱化了风险提示,使得新型产品的投资功能被片面地夸大,而恰恰将保险最本质功能保障功能加以弱化甚至忽略,结果扼杀了社会公众的尚待培育和提高的保险意识,并将其保险消费理念导入非理性区,表现在:投保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是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而是热衷于与投资型险种进行片面的比较,最终既误导了消费者,也误导了保险人。2012年发生的“投连险风波”和“分红险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对我国寿险业长远发展的危害性不可小视。三、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真正形成一定的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从20世纪80年代起,当市场经济机制开始引入中国时,利益机制迅速渗透到国有企业,它在带来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企业之间由于经济效益和职工人口结构不同而出现负担过重或过轻的矛盾很快便暴露出来,于是客观上便出现了企业劳动保险社会化的改革要求,但由于受当时国家财力方面的限制,在强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分担问题上,重心主要放在多渠道筹资方面,到20世纪90年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改革的关注力很快转向了收支平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积累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形成,加入WTO后,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步伐,加速了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被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为理论界、媒体和企业阶层高度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热点,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到20世纪末期,中国社会保障架构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在弥补市场缺陷、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一)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13年底,中国原保险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6212.9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76873.41亿元,总资产82886.9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