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地理实习报告 生物地理实习报告 土壤动物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并通过研究方法,获取与分析相关数据, 从而进行准确的结果分析,了解左家的土壤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关键词】土壤动物 多度 种类组成 群落特征 1、 引言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左家主要植被类型,认识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观察植被的垂直结构。在野外实习中,学会理论联系实践,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生物地理研究方法,形成基本的独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并学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验证课堂与书本知识,并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释问题。 土壤动物重要性 土壤动物是指其生活中有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有一定影响的动物。土壤动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壤动物是经常或暂时栖息在土壤环境中,并且在那里进行某些活动的动物类群;狭义的土壤动物仅指一生都在土壤中生活的种类,如蛆卿、蜘蛛、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幼虫、蜗类、线蝴等中的某些类群和线虫等小型湿生动物以及原生动物等中的某些类群。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和功能对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大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区系是分解者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分解作用、养分矿化作用的生态过程的主要调节者。它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通过其自身的活动担负着分解有机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持水性和通透性,熟化土壤,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2、 研究区概况左家 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东经 126?01-126?08,北纬44?10-44?45,海拔210-542m,平均海拔300m。地处长白山地西部边缘地带,保护区面积6008公顷。地质构造属于舒兰一伊通地堑的西部边缘,境内最高峰大马虎头山海拔542m,河谷最低海拔210m。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三条水溪贯穿境内。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50-720mm,年平均气温?C -?C,无霜期约125天左右。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原始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已被次生落叶阔叶林和部分人工落叶松林所取代。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 3、 研究方法 野外研究方法 XX年7月13日和7月16日,分别在左家自然保护区选取4个生境进行调查,首先使用GPS测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坡度仪测定各生境的坡度。 植物样方调查方法:选取典型地段为样地,样方面积为10mX 10m,在每个样方中调查植物种类、数量与高度,以及用目测法估计乔木的郁闭度、灌木与草本的盖度等。 土壤动物取样方法:大型土壤动物取样面积为50cmX50cm,每个样方分别按照凋落物层、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取土。在野外通过手捡法获得大型土壤动物,即用镊子夹取土壤动物,放入装有浓度为75%酒精的小瓶中密封,带回室内鉴定。 室内研究方法 对收集到的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除个别土壤动物鉴定到目,一般鉴定到科,主要参考资料为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鉴定时将成虫与幼虫分开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表示常见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10% +表示稀有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以下 种类组成 左家自然保护区的2个生境获土壤动物共22类,123只,优势类群有2类,分别为蜘蛛类和蚂蚁,占采伐迹地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成为大型土壤动物的主体;常见类群有16类,为结合类、石蜈蚣、地蜈蚣、隐翅虫、盲蛛、蜚螈类、大蜈蚣、马陆、鞘翅类、双翅类、端足类、双翅类、蠷螋、跳虫、双尾类、蚯蚓,占采伐迹地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 ;稀有类群有4类,为缨翅目,鞘翅类,等翅类,蜗牛,个体数量较少,仅占采伐迹地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 在蒙古栎黑桦林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2类,为蚂蚁类和蜘蛛类,占总个体数%;常见类群有14类,为结合类、石蜈蚣、地蜈蚣、隐翅虫、盲蛛、蜚螈类、大蜈蚣、缨翅目、马陆、鞘翅类、鞘翅类、双翅类、端足类、双翅类,占总个体数%。 在杂木林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3类,分别为蚂蚁、蜘蛛类和蚯蚓,占总个体数%;常见类群有13类,分别为结合类、石蜈蚣、地蜈蚣、盲蛛、马陆、鞘翅类、端足类、双翅类、蠷螋、跳虫、双尾类、等翅类、蜗牛,占总个体数%。 群落特征 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特征 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 实 习 报 告 引言 1、 研究的意义 野外实习是生物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分类以及土壤动物调查两个部分。它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地理系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动植物重要的教学过程。 生物地理的野外实习,不仅能扩大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多地认识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地理学的浓厚兴趣,并且有利于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生物地理野外实习,它开辟了在自然环境中研究动植物的广泛的可能性,同时有可能研究动植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来加深课堂上所学的动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并且使那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鉴别各种动植物所属的科、属、种的能力。 2、研究的目的 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和动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采集、压制标本及野外记录等。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动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3、研究的方法 植物样方法、土壤动物样方法、手捡法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隶属于吉林市昌邑区,地理位置为北纬44o1044o45、东经126o01126o081,东邻松花江谷地与吉林省东部山地隔江相望,西接长白山前台地与松辽平原相邻,属于吉林省东部森林和西部平原的过度地带。地质构造属于舒兰-伊通地堑的西部边缘;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境内最高峰大马虎头山海拔542 m,最低海拔210 m。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年降水量550 720 mm,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125 d。保护区占地面积5 544 hm2,主要以天然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保护对象。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正处于东北区和蒙新区交界的东侧,区内丘陵起伏呈带状伸延,为饮马河与鳌龙河的分水岭。 本区内无大的河流,只有2个中型水库、5个小型鱼塘和几条小溪。耕地面积狭小,零散分布在溪谷和丘陵缓坡之上,地面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所覆盖。原始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西部边缘地带,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现生为次生落叶阔叶林,阳坡主要为蒙古栎林,阴坡主要为杂木林,部分地段出现采伐迹地。3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 研究方法 1、植物样方法 在研究区选取蒙古栎黑桦林、蒙古栎纯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取样,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生境中设面积为10m10m的样方,并分别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辨别及多度、树高、生长特点、生活力、物候期等的测定,并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2、土壤动物样方法、手捡法 在研究区选取蒙古栎黑桦林、杂木林进行取样,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生境中设面积为50cm50cm的样方,各样方分枯枝落叶层、0 10cm、10 20cm 和 20 30cm 土层取样。在野外采用手捡法获大型土壤动物。室内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结果与分析 1、植物群落调查表 1-1 蒙古栎黑桦林植物群落调查表 立木记载 总郁闭度: 立木更新 灌木层记载 总盖度:30% 草本层记载 总盖度:8% 蒙古栎黑桦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蒙古栎相对多度大于黑桦,蒙古栎重要值也大于黑桦。灌木层优势种为卫茅和狭叶山楂,常见种为平榛、叶底珠和小叶鼠李,稀有种为山梨。草本层优势种有荫地苔草、铃兰等,常见种有穿龙薯蓣、小玉竹、土三七等,稀有种为野大豆、东风菜等。 1-2 蒙古栎纯林植物群落调查表 立木记载 总郁闭度: 立木更新 灌木层记载 总盖度:50% 草本层记载 总盖度:15% 蒙古栎纯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优势种是蒙古栎。灌木层优势种为卫茅和狭叶山楂,常见种为小叶鼠李、山玫瑰和胡枝子,稀有种为榛子和悬钩子。草本层优势种有荫地苔草、宽叶苔草、穿龙薯蓣等,常见种有玉竹、铁线莲等,稀有种为兔儿草、雉隐天冬等。 1-3 落叶松人工林植物群落调查表1 / 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