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0页
第2页 / 共180页
第3页 / 共180页
第4页 / 共180页
第5页 / 共180页
第6页 / 共180页
第7页 / 共180页
第8页 / 共180页
第9页 / 共180页
第10页 / 共180页
亲,该文档总共1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章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1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动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植物和动物 C细菌和真菌 D炭疽杆菌3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 ) A50多万种 B100多万种 C200多万种 D500多万种4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衣藻 C酵母菌 D鲫鱼5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 ) A人扬子鳄 B白鳍豚 C金丝猴 D大熊猫6物种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遗传多样性 B变异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气候多样性7金鱼品种的不同是由于( )的不同而形成的。 A环境 B细胞质 C遗传物质 D气候8生态系统是指( ) A生物 B环境 C生物与环境 D土壤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11生物多样性包括(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12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人和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是( ) A出汗 B呼出气体 C排尿 D排便14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能发育成蝌蚪,蝌蚪能生长成青蛙,长大了的青蛙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青蛙的哪一生命现象( ) A排出体内废物 B繁殖 C生长 D生长和繁殖1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16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为_、_和_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_、_和_生态系统。17生物的特征表现为应激性、_、_、_等。18生物能进行_,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_,呼出_。1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 A森林和草原 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 D树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20生物家族中包含(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太阳 A B C D21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2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中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 D气象卫星绕着地球运动23会捕食小虫的猪笼草属于植物而不属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它没有腿,不会运动 B它对外界刺激不能像动物那样作出反应 C它不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4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说明了生物( )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由细胞构成25家中的盆花不宜放在卧室内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生活需要营养 B植物呼吸会吸收氧气 C植物要生长 D植物对外界能产生反应26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 A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27北方冰雪融化时,房檐边上的冰柱会伸长,由小变大,这是不是生长?28珊瑚虫大多营群居生活,在它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域,你认为这与它的( )有关。A 取食 B吸呼 C繁殖 D生长29植物的幼苗总会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根会朝向水源的方向生长。这些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长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摄取营养31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长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像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 “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像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地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化。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32(2004娄底)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 生殖和发育 B生长 C新陈代谢 D遗传和变异33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死去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有( ) A生理现象 B生殖作用 C遗传性 D适应性34下列物体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水与石头 B鸟与蝴蝶 C细菌与病毒 D树与草3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36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美丽图案中的蓝色、绿色和白色部分分别是( )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答案:1B(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的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里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2A(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新陈代谢等特征,而非生物不具有这些特征。机器人虽然能从事多种活动,但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3C 4D 5C 6A 7C 8C 9D 10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一条河中所有的鱼,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而没有包含环境,所以不能是生态系统。)11C 12C13D(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叫排泄,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而排便是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的排出。)14D15生态系统16生物圈 陆地 湿地 海洋 荒漠 草原 森林17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18呼吸 氧气 二氧化碳19D 20D21C(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能力。有生命才能叫生物,否则就不是生物。)22D气象卫星虽然能绕着地球运动,但气象卫星不是生物,所以就不属于生命现象。)23D(植物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4B25B(植物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吸人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人争夺氧气。)26C(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27不是生长。(生长是生物的特征。而冰柱是非生物,所以不具有生长的特征。)28B(因为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为珊瑚虫提供氧气,而藻类植物只有生活在浅海中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9B30不正确。因为它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31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2C 33B 34A35D(误选B动物能快速运动,植物不能;病毒无细胞结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能;所有的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36A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2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D温度 C气体 D盐度3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4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分 C温度 D湿度6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7生物因素是指( ) A所有的环境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8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青蛙蚯蚓黏虫蛇甘薯猫头鹰 A B C D9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10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 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 C蚊子吸人血 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11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 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作准备 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12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 A影响 B适应 C改变 D影响和适应13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14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 ) A适应 B竞争 C影响 D反应15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