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题目举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请你根据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快速审题立意】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准确解读材料的基本含义,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所谓“读解”,就是指客观、完整、冷静地阅读理解作文材料,准确把握作文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搜索相关提示,提炼材料关键词句。归根到底,提炼关键词句是关键。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更不能不作阐释)、“成功”。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之后,要考虑你所确定的中心或主旨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还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中心思想要尽可能涵盖材料的各方面,符合“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第二,选好切入点,尽可能求深求新,符合“选取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的要求;第三,便于自己驾驭,便于展现自我才学。本文题作文在审题立意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观点不够明确,如把争坐“前排”理解成“争做第一”,这个观点与“争做一流”会为一谈;或既看成是结果,又看成是过程;把“良好和端正的态度”与“积极进取的态度”混写在一起,看似论点明确,其实含含糊糊的。观点明显错误:理解成“枪打出头鸟”;“是尖子就要冒尖”。对前排的含义理解不清,未能揭示“前排”的真正意思,因此论述起来像无头苍蝇,不知道作者要论述什么论点。【选材剪裁】主题(观点)确定了,就要考虑选材剪裁问题了。在选材上,我主张材料的新颖性和典型性。最应当避免的是材料的普遍性现在,为了高考,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高考的短平快上了:材料用的多半是教材里的东西、诸如“感动中国人物”式的“快餐文化”,这些东西,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用在作文中了。但是,也造成全省考生几十万人写同一素材的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显得十分虚假,所表达的思想显得十分肤浅。这样的作文刚开始看的时候,也许有点新鲜感,但很快就会让大家觉得厌烦。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尽量避免这样的东西一字不差地用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用,也要注意改造。我建议大家尽量不用,而是加强课外阅读,尽量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搜集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比如多看时评,从时评里挖掘掌握最新鲜的材料;多看杂文,从杂文中发现材料的价值和思考的角度;多看经典名著和传记故事,从它们这里了解和感悟人生和生活的真谛;可以把现实中看到的事例用在文章中作为论据,这样的论据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只要用得恰当,可以增强说服力。当然,作为高三的学生,还得提醒你: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阅读,而且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其他学习任务的完成。事到临头时如何选材呢?我觉得应当注意联想。联想,就意味着你的思想不要集中在某一方面,而是要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如相似联想(联想性质上、特点上、时间上、空间上与之相似的事物)、对比联想(联想与之相反或对立的事物)、因果联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等,这样才便于打开思路。联想得到的大量信息一般是原始的、分散的,其中有切合题意或中心的,也有不恰当的,这就需要对之进行整合。整合就是归纳、合并的过程。这也是剪裁的问题。有的同学写作议论文运用论据时,大段大段地叙述故事,结果叙述语言占了一大半,说理部分却只占一部分,看上去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这明显是文体不分,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让评卷老师打高分甚至连40分都难上。如果是写议论文,很关键的是,材料是否能充分论证观点,是否有说服力,也有详略安排的问题。本次作文中,有的同学就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来论证“积极的心态”,显然是不妥当的。其次,事实论据出错,如有的同学写“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结果却说“总是畏畏缩缩,李白唐太宗面前一展才华?”这也显示作者对史料的陌生,这样的事例应尽可能不写。第三,材料与观点脱节,如有同学运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却不知道要论证什么。如果是记叙文,更要关注材料的独特性和生动性,但不管如何,材料一定要真实、不可矫揉造作甚至随意编造。【谋篇布局】其实本文若写成杂文,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饶浴辉同学的文章,全文先由司空见惯的古代传统观入手,退步论证姑且让它站得住脚,再过渡到现实的现状,证明这种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到这里亮出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明确点明标题的意思,但大致还不会影响到中心观点的表达)。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展开论述,有理有据,并联系自身经历的一件事,进一步论证观点的正确,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回应了标题,使全文的结构归于完整。【习作与点评】 人生需要“亮剑”精神 “中庸”之道一直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不要太好出风头,出头的椽子容易烂。在这种观念的灌输下,中国的孩子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乖宝宝,偶尔有一两位行为较“出格”的,都被冠上“另类”一词。这种观念应该是正确的吧?毕竟,这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真理”。君不见,才华横益的解缙不是被权臣纪纲迫害致死了吗?老是嚷嚷着要出征平乱的辛弃疾不也被皇帝所厌弃,用之则召,战乱平定,又弃闲几年。这些是多么血淋淋的例子啊。那么,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这古训还是至理名言吗?曾有一位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他的学生在一个宽敞的礼堂内自由坐下,10年后,教授追踪调查,发现当年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远远高于随意坐下或特别钟情后面座位的学生。这个结果表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安安份份,做平凡的一员,已经是不足取的。我们需要的是自信的站在队伍的前列,勇当时代的弄潮儿。或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话虽如此,可在这种遍地是“黄金”的情况下,如果你不勇于站出来表现自己,那或许你一辈子也只能与沙砾为伍了。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时代已经过去,你要想成功,就要努力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否则,你纵有满腹经纶,也只能埋没于人群之中。遗憾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人还太少太少。说实话,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当初桂汉标先生来埔中演讲时,曾充满激情地问:“谁敢站出来,大声地说声我能?”可在场的千余名学生回报他的是一片死寂。偶有一两声细若蚊语的“我能”,都被旁人取笑不已。我到宪中已经快一星期了,同学们的活跃表现总是让我羡慕不已。我已经沉默惯了,在这里,总让我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何时才能有变成白天鹅展翅高飞的一天呢?“磨剑十余载,今朝始开刀”,朋友,勇敢地亮出你的剑,别让你的一生锈在鞘中。(饶裕辉) 【旁批】标题鲜明、生动。开头不凡,能恰当运用熟语,不错。好感增三分了。退步论证,列举的资料详实,很有说服力的味道。对古训质疑,并从材料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很好,显得水到渠成。不过,例证的引述显得做作,不必加“曾有一位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一句的。再次从古话说起,说明当今社会与古代的不同环境,可惜的是,本段没有出现事例论证,而且没有注意和标题连接上,阐明“亮剑”的意思。联系现实,进行对比论述,使文章增强了说服力。我觉得应当表明自己的决心,才能与全文格调保持一致。点明观点,比喻形象,照应了开头。【简析】可以肯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本文表现出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激情和活力。观点鲜明,语言的表现力强,给人一种“很顺”、“很爽”的感觉。最为成功的是第一自然段和联系现实的那一段,前者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文字工夫了得!后者则让人浮想联翩当今中学生不就是如此状况吗?事例很普通,可是作者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而且这种感想显得真实不造作,这就是“独特”。而这种“独特”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当然,本文“亮剑”的含义阐述得还不够具体,事例上也有待补充。永争第一哥德说过:勇于进取者永远长生。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里长生于世,要在一生中事业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进取之心。勇敢前行,永争第一。永争第一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行动,是一个过程,并非要有这一结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界之大,人才之多。要凌驾于社会上层,技高一筹,不去争取,上帝是不会轻易给你这个机会的。茫茫人海,要望得远,必须站得高。没有蠢蠢欲动向上跳的激情,那么你只能埋没于人群之中。为什么鹤立鸡群,因为它高于鸡,美于鸡。争取做人上人,因此时代要求我们积极竞争,争做第一。有人说:“我知道要竞争,但不是永争第一。”应值得提醒你,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比如有一次,某教授问他的学生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教授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可见,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何况是排至第三、第四甚至更后。因此,我们要永争第一。还有个教授做过一次实验,要求他的学生进入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坐在中间和后面的学生很多。所以做事,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一定要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永争第一,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世界之大,人才之多,高人比比皆是,永争第一,谈何容易,关键是,我们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争得到争不到第一,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但争不争取,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上。永争第一是心态,是行动,是过程,是我们争取要的结果,是胜利者的状态。【旁批】标题意思明确。开篇引述名言,点明中心论点,只是第二个句号我认为应该改为逗号,文句才通顺。前三句好理解,最后一句则显得费解,“争第一”不就是结果吗?第二个句号应该改为逗号。这句话表述不够通顺。上下句子之间也缺乏逻辑关联性。进一步强调要永争第一。紧接上段论述,摆事实,就不由得你不信了。 再次点明观点。“还有”是材料,就不必这样故弄玄虚,让评卷老师反感。这不是与观点矛盾了吗?看来,你心中的观点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述出来。再次提出与前文观点不一致观点,这样,文章的观点就显得不够鲜明了。这种说法很难让人理解明白,不知道你要表明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简析】本文最大的不足是观点前后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矛盾的。这说明作者没有把握坚定“永争第一”到底是“心态问题”、“过程问题”,还是“结果问题”。文中的事实论据也能分别证明这两个观点,从文字量来说,基本各占一半。所以,要修改则必须划掉其中一个观点,保留一个,再添加论据并分析论证保留的观点,这样文章才不至于前后矛盾。当然,总的看,本文语言表达还是很清晰的,对事例也能深入分析。 【课后演练】一、点评下列两篇文章并适当修改,使之上升一个层次。(一) 积极进取成功的动力中国有句古话:“态度决定一切。”积极态度助你在事业上或生活中一臂之力,消极态度则让你做事挫败。积极进取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态度,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所提倡之态度。因为积极进取,是成功的动力。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让外国人佩服咱中国人的能力。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一天到晚呆在室内,废寝忘食地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