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捕捉身边的实例 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认识比例尺的案例及反思一、案例背景“比例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4855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比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之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讲解,是因为我认为“数学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来源在于日常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解决日常问题。如果选择身边的实际事例作为活教材,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必将会对解决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案例片段回放 片段一师:我们学校的操场绿草如茵,几棵白杨树高大挺拔,犹如是守护着我们每个人安全的卫士,二百米的塑胶跑道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可是由于学校教学楼的改造将会使它们遭到损坏,我想请同学们把学校的操场画在图纸上,留待以后用,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课件出示文字:操场是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师:你准备怎么画?生:我先画一个长方形,在旁边标出长和宽。生:我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并在长10厘米的边上标出100米,宽8厘米的边上标上80米的数据。师:想得都挺好,但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科学些呢?这时有很多同学都开始了自己的发言,大多都说第二种好。师:有理由吗?生:因为第二种画法10厘米表示100米,8厘米表示80米,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对应起来了。生:因为10:100等于1:10,8:80也等于1:10,它们比值相等。师:说得真好,还联系到比的知识了,真不简单!可是10厘米和100米的单位不统一,能不能直接计算?生:把米化成厘米,10:10000=1:1000。师:你反应真快! 借此我就安排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师: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尺”。片段二师:刚才大家是按1:1000的比例尺画图纸的,如果比例尺不是1:1000,那你准备怎样画?画时要注意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介绍自己的设计图纸。)生:我是用1:500的比例尺来画的。这样画的图形面积更大,在里面可以把各种运动器械画得更具体,还能给白杨树、竹林、读书长廊留出位置。生:我是用1:200的比例尺来画的。我发现画得太大,纸有些小。生:我是在画之前根据实际距离选定合适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然后再画的。生:画好后要在旁边注明比例尺的大小。师总结:比例尺不同,图上距离也不同,画的图大小也不相同。片段三师:(出示中国地图)哪位同学读一读这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生:比例尺是1:34000000。师:如果我们量出图上任意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实际距离师:对!下面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上来,挑选并量出两座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然后把测量结果和城市名称告诉小组成员大家共同计算出实际距离。(生上前动手测量,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片段四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现在你们能根据老师画的学校操场平面图,想办法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试一试。(比例尺是1:1000)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先用尺子量出了图上的长(10厘米)与宽(8厘米)。接下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方法1:实际长:l0l000=10000厘米(100米)实际宽:81000=8000厘米(80米)实际面积:10080=8000平方米方法2:先求出图上面积:10x8=80平方厘米再求出实际面积:80x1000=80000平方厘米(800平方米)师:这两种方法同学们都动了脑筋,但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生:有一种是错的。(同学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听到老师的回答。)师: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生: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是对的,而且非常简便。首先求出图上面积,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面积。生:我觉得第二种是错误的,难道操场只有教室这么大么?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我认为,求出图上的面积后,不能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面积。因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不是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所以,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反思: 1、“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描述,首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借助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只有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我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进入新课学习,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利用身边的实际例子,学生很容易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都会有一种参与的欲望产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案例从学生熟悉的操场示意图人手,针对怎样精确、科学地反映操场实际大小的问题,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比例尺,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2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富弹性,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就会在学习活动中碰发出创新的火花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在案例中学生以1:1000的比例尺绘制示意图时,教师并不墨守成规、拘泥于此,而是构建起的认知平衡面,以一句“如果不以1:1000的比例尺,那你准备怎样画”来引发新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创造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3加强合作探索,为学生创设展示智慧与个性的氛围。本案例中由学生自主选择任意两座城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求出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使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的理念。4、动手操作中层现概念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运演阶段,其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形象而生动的性质,充分展现概念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个性化”的定义过程,以便使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和真正理解成为可能。例如:比例尺的意义的形成过程。首先,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体会出怎样把操场的平面图画在图纸上。其次,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大的操场怎么就画到图纸上了呢?自己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呢?”“同样的一张图纸,我怎么就画不下操场的平面图呢?”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后发现,由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此时概念的获得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活动过程,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得以自主建构,概念的形成更加外显,概念的获得更加鲜活,概念的抽象变得形象,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