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评述作品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评述作品我在多年的教学和与同学科老师的讨论中会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在上课的第四个环节-评述作品时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是只谈一下色彩很漂亮,再就无话可说,如果是作公开课之类的活动,学生在最后还会加些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锻炼了动手能力之类的套话.这样就与美术课本身关联不大,没有突出美术课的学科特点,面对一幅美术作品,该如何欣赏评述?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课堂美术评价的作用课堂美术评价的作用在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板样的力量,身边的板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初中阶段好胜心里较强,在板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反复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作品交流自评、互评,许多优秀学生作品影响了一片,也带动了一片。这样,整个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使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二、现在课堂美术评价中的误区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堂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然而在课堂美术评价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误区。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放手让学生随意评价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发展学生个性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心里喜欢什么样的画,什么就是好画,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一味放任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欣赏而不加以引导.这样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高。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学生自始至终都没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好画,那何谈能画出好画呢?因为这种欣赏能力并不是通过自己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2、对每件作品的评价千篇一律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每张画都这么引导,比如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在以后的评价中也象套公式一样重复这些话,千篇一律,那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其实这正是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如何评述的条件下的盲目做法。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评述还有什么意义呢?在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要找出最为突出的美点,切忌千篇一律。3、失去了学科教学的特征.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它的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迷失了美术教学的方向。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就会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一堂课的美术评述部分被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等.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4、“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误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导学生“意会”,是必要的。但老师声称“不可言传”,其实大多是“不会言传。这往往是一些美术教师在无以言表时的一句应急之语,但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过多出现这类语句,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语言表答不但要语汇丰富,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这就需要教师大力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善于言传.三、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1、循循善诱,逐渐引导学生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的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时候,常常不太细心,草草而过。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作品,不漏掉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肌理等。上课时,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1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2画了些什么?3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4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另外,这种评述方法要从一入学就开始引导,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2、画种不同,评述语言不同学生还应对各画种有所认识,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并能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之中.除此,还应当学会写一些短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增加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美术作品所使用材料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画种。也产生了不同的美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3、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引导一般说来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条件:作品结构严密、完整,有很强的秩序感,每一个线条和色块都有明确的含义.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他们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时,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关于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第一学段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学段要求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学段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这火把,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成为真正有鉴赏能力的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